铸剑读后感(三)
在那武侠长短篇多如牛毛的时代,很多都被质疑,而《铸剑》的横空出世,在时间的冲刷下,却有了睥睨千古之态。小说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言必有据,又“随意点染”,渗入了作者的深沉思考和强烈饱满的精神力量。
不论我们对世界、对某些人怎么的不满,当你有极端行为时,你就输了。复仇者与被复仇者都死了,他们唯一留下的,就是和敌人尸骨混在一起,享受着活着的人的膜拜。而活着的人,有几个是清醒的,他们的心灵都蒙上了一层灰色,从来不会看到本质。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鲁迅在我们心中,留下的都是批判的文字,有时,他就是复仇的歌颂者,可在《铸剑》之中,在复仇的结束背后,有着更多的反思。从作品的结局,我们又看到,最终,复仇者与被复仇者同归于尽,尸骨难解难分,大复仇演变为大出丧、狂欢节,宴之敖者与眉间尺身首异处,且连仅余的头颅也被与仇敌的头颅并置共陈,公开展览,“享受”虚妄的欢呼和膜拜;复仇本身,复仇者与被复仇者,复仇的后果,同时被遗忘、遗弃;愚昧的、以复数存在的看客,才是唯一的永远的“胜利者”。至此,复仇(及侠义)的崇高、神圣与诗意,被消解为“无”;复仇的最终失败,复仇的无效和无意义的真相,被出人意料地揭示出来。
都在说由于时代不同,不能用鲁迅的眼光来看我们的世界。可有时,我们周围有着鲁迅生活时代的气息。其实在《铸剑》中也包含了荒谬与嘲讽吧!纵然放弃生命的意义,一生都只为了报仇而辛苦,可是最后换来的,只有无数人的痛苦,自己也在无尽的痛苦中生活。复仇的结果,总会有些悲哀,因为会给很多人受牵连。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