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内容概要:老子觉察了人类智巧的危机,故尽力鼓吹“无知”以为人类之最大福音。他又觉察了人类劳役的徒然,故又教人以无为之道,所以节省精力而延寿养生。由于这一意识使积极的人生观变成消极的人生观。它的流风所被染遍了全部东方文化色彩……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这一称呼;第57页第二段第一行,“孔子既然不被卫王所用”,应该是“卫国”或“卫公”,卫国最高统治者没有称王。有些是大师不小心犯得错误,如:第6页倒数第三段第三行,在“尤其是那昆虫,一生下弟弟,哥哥就哭泣”之后,林先生注解为“因以母奶喂婴”,但昆虫是不吃奶的;第90页倒数第二行“你要知道道教之创造中华民族精神倒是先于孔子”,应该是“道家”而非“道教”,“道教”出现于东汉,远远晚于孔子;第96页倒数第二段第一行“早期道家学者——韩非”,现在公认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第100页第四段“老子说:心困焉而不能知……”应该是“庄子说”,因为这一段语引自《庄子》外篇第二十一篇《田子方》。还有,第217页第四段在“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仁”之后、“失去了义而后才能说礼”之前漏掉了一句“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另外,在南怀瑾先生作的《代序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中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乍一看,我还以为是“伪”南怀瑾先生作的序;可一查,南先生在很多地方都这样说。我记得汉宣帝曾对其太子(即以后的汉元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极有可能是我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和理解还太肤浅,还不能明白南怀瑾先生的深意,可我现在就是觉得这句话应该改为“内用法道,外示儒术”。语堂先生不愧是学贯中西的大师,他以深厚的中西文化的功底……
左手孔子右手老子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虽然对儒道思想不陌生,但从来都是看表面,却疏忽了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必须从他的身边一点一滴去感受。我们总错误的认为有学问的人说话很严谨,开口不是格言就是警语,一副老师严肃表情。其实不然,因为我们通常接触到的都是孔子传授教学弟子。为人师表,在这种场面,严肃是正常不过的事。然而无论什么人,总有幽默天真的本性。孔子也如此。“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和悦可亲富有风趣的孔子,抛开为人师表的威严,诙谐幽默的言语,捧腹大笑。除此,孔子饮食还很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美食,不多食。”或许,曾经很多人认为那时孔子很挑剔,却不知孔子饮食养生。如今,在很多养生学的书,我们都能看到作家推荐世人以孔子饮食养生。话说回来,孔子的《论语》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崇理性尚修身。而道家思想却偏袒于直接与自然。于我而言,我更喜欢道家主张的和谐自然。享乐简朴田野的生活而能和谐地与世无忤。还原人的本性。善于观察生活的细微之处,悟人之道。对于万物的变化,要懂得顺期自然,刻意的按照自己的行为去扭转,只会适得其反。小至个人,大至国家。读儒道思想,通过个人的经历,生活,体会也有所异别。不同年龄段拜读,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当然,此书也只适合了解一些儒道思想,想深研还是建议读原文好,毕竟这不是原著,多少还是容纳了一些个人思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