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读后感
《永字八法》内容概要: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答问》,以通俗而简要的问答形式讲解了中国书法的最基本的内涵、学识、意义,也涉及了学书的范本与笔法的各种问题。读者对象是青年书法爱好学习者。中编《分论》是中国书法著作方面的分论,它追根溯源,从理论上矫正了以往对汉字书法的某些错误观念。下编《综论》是单篇论文,然亦相互联系,多有创见,精言要义,可为书学较高深者提供研究的新课题与新领悟……
《永字八法》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相传“永字八法”源自张旭,包括侧(点)、勒(横)、弩(竖)、趯(挑钩)、策(仰横)、掠(长撇)、啄(短撇)、磔(捺),一般指中国书法基础笔法学习。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主要以问答的形式谈书法,语言通俗,中编和下编是关于书法的论文,有的读起来较枯燥,如作者用两万字来考证“遒媚”二字。作者在书中为书法爱好者普及一些新的“常识”。笔以硬毫为上品,作者不赞成用软毫,我国书法艺术史以唐宋为一大分水岭,由硬毫到出现软毫是一个根本性原因。隶原是对篆而言,非篆书体都是隶。汉隶、八分书,即使不临写也要看,玩味寻绎它的笔法;篆,若不学,可不看。篆书其实最好写,只要笔画挺拔、疏密匀停就过得去,用笔只有中锋。欧阳询的《九成宫》不必多学,易落于呆板。学行书最方便、可取的是《集王圣教序》。草书可先学孙过庭的《书谱》,但此帖有过于随便、草率、颓唐之败笔,宜善加抉择,学其长处。学元、明、清诸家的书法,如识解不高,极易毛病百出,流于“恶札”一类。作者纠正了一些讹传,如握笔要做到别人从身后突然拔其笔而不得,王羲之写“永”字练了几年。“藏锋”并非要把字写成肉疙瘩,而是如锥画沙,力透纸背。值得注意的是,“永字八法”中至少有四个是明显借用了“御”法的术语。作者称对“书学”下功夫比对“红学”多得多。针对当今书法的面貌,作者认为“进展”是在高峰基础上“更上层楼”,不可变为连基础也还不大明白,甚至有意抛弃基础,追求一些“光怪陆离”的笔墨游戏,以为这就是“时代”的“新”。讲书法要先懂中华文化,晓悟汉字、毛笔两大特异文化创造所组成的中国书法的规律和审美要求。本书纸张较好,但书中的碑帖的插图易成为鸡肋,因书中并未专门讲解书法大……
永字八法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是书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当然更适合有过书写实践的读者。读过是书,渐渐地领悟到周汝昌先生所说的不会读书的人只看到文字表述的内容,会读书的人能透过表面的文字而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但是这个透过表面的会读也不是从天而降的,需要学识、经验的积累和认真深入的思考才能渐入佳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话不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