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8年湖南教师招聘考试学习基本理论练习题281

来源: 2018-12-14 09:15

 (二)理解类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通过训练使得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和谈虎色变属于条件反射。

2.【答案】D。解析:建构主义是对学习的认知理论的一大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3.【答案】B。

4.【答案】C。解析: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物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5.【答案】B。

6.【答案】A。解析:谈虎色变条件反射中第二信号系统的体现,因此属于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7.【答案】C。解析:在预设课堂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一种非字面的联系。学生的表现说明他们只是记住了这一信息,获得字面意思,并没有与其他信息建立起实质的联系,属于机械学习。因此本题选A。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C。解析:替代强化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李刚受到的是替代强化。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题选D。

13.【答案】C。解析: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体罚、谴责等),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题干中的做法属于惩罚。

14.【答案】C。解析:在本题中,“蛇”和“绳”是在形态上比较相似的事物,在涉及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规律的题目中,当题干中暗示事物相似时,选项一定是在“分化”和“泛化”中选,但具体是选“泛化”还是“分化”,要看后面的结果,如果能够区分,则选择“分化”,如若不能区分,则选“泛化这个地方还需要再次跟大家强调两者的含义,泛化是指对特定的反应扩散到相似刺激上的过程。而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择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本题中个体因为被蛇咬过,所以以后看到绳子之类的事物也会产生恐惧反应,这是一种恐惧反应的扩散。因此,答案选C。

15.【答案】D。解析: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题干表述为负强化。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