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第十章第五节班级管理
第五节班级管理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价值★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是指通过班主任等各种主要的教育力量的教育和培养而形成的班级群体,它一般以集体主义’思想为导向,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堡的骨干力量,良好的纪律、舆论、班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促使班级全体成员成长为德、智、体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的学生群体。
要正常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一个真正的班集体一般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纪律规范和共同的生活准则、坚强的领导核心、优良的班风传统。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班集体首先必须具有一个明确的、全班同学共同确定的奋斗目标。
2.一个健全的组织系统
班集体中健全的组织系统构成班集体的核心,通过这个核心的组织系统,班级内部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动员起来。
3.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一个正常运行的组织必须具有制度与纪律的约束,否则就是松散的团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全体成员都必须自觉遵守其规定。
4.平等、民主的班级氛围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一般都具有民主和谐的氛围,成员之间相互信赖、相互尊重,每个人的才能和优势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班集体的教育价值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集体中的一员,学生的发展与集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增强。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班集体是学生活动与交往的基本场所,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以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
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每个学生在所属的班集体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与活动。因此,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有近期、中期、远期三种,目标的提出要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二)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班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在班级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并从中选拔出能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
(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生活节奏。一般来说,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教师主要应着手于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接手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这项工作。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一旦初步形成了班级秩序,不要轻易去改变它,而要不断让学生体验到正常的秩序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与成效。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教育活动主要由日常性教育活动和阶段性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主要涉及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要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的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
(五)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万同。
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师可通过讲道理、树立榜样、严格要求、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与树立良好的班风。
(六)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是指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教育班集体,培养班集体,依靠并通过班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使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促进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三、班级日常管理★★
(一)个别教育
个别化教育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
(二)建立学生档案
学生档案是指本校在学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经历、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三)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班主任工作计划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班主任对班级工作的一种设想与工作思路,其制订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作为班主任,班级计划的制订与执行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秩序的好坏。
2.班主任工作总结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班主任工作实践反思的书面总结。写好班主任工作总结,对教师积累育人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四)操行评定
1.操行评定的概念和目的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小学生的操行评定在低年级一般由班主任来做,到高年级可以先由学生小组互相讨论,然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帮助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改进工作。
2.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
(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
四、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以及师生的仪表等,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和水平的外显标志,对整个班级文化建设有深刻影响。
(二)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这些制度经全体成员认可并自觉遵守,并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而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称之为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每个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群体利益、符合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境界。班主任需要致力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民主氛围和创造精神的班级文化。
五、班级危机管理
班级危机管理指对在班级、校园可能出现的危机干预、处理,包括危机预设、危机准备、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和危机善后等。班主任只有给自己准确定位并明确工作任务,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主动地位而不至于疲于应付。
六、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的内涵与类型
1.班级活动的内涵
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完成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组织班集体全体成员参加的一系列活动。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课外活动、劳动活动等。它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的基本形式,是班主任组织、建设学生集体,并通过学生集体来教育和影响学生个体的一种较为普遍采用的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2.班级活动的类型
(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
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即我们通常说的政治性活动。政治性活动是指以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活动。政治性活动经常通过班会、团队活动、传统教育活动以及学先进、树新风活动等进行,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
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即知识性活动,是指以培养对基础学科的兴趣、扩展并运用学科知识、加强技能和智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活动。知识性活动主要是通过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举行班级知识竞赛、学习操作微机等各项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都要体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使班级活动成为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智力水平、发展学生能力特长的摇篮。
(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
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即娱乐性活动,是指以培养学生在文艺、体育方面的兴趣、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班级活动。娱乐性活动通过组织演唱会、艺术品欣赏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雅的情操,发展学生对艺术的爱好与特长。通过开展田径、球类、棋类等体育竞赛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不断增强体质。
(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
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即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沟通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联系,把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践性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写调查报告,以及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服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接触工农,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二)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1.生命性原则
生命是人的基本存在形式,尊重并完善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班级活动首先必须指向人的生命存在,在全面了解学生生命特征、充分把握学生生命发展能力的基础上,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水平,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和谐、健康的生命体。
2.生成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等一系列材料既提供了教学的支撑,同时也限定了教学的主题、内容,甚至是形式。班级活动则不同,作为一种校本甚至是“班本”的教育形式,班级活动在内容确定、过程演绎、形式选择和结果形成上很难预先进行统一的控制和限定,都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生成性。
3.个性化原则
强调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个性化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漠视共性追求。个性和共性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形成了班级活动的基本生命形态。之所以特别提出个性化原则,并不是意味着共性特征不重要,而是因为当下班级活动设计和组织过于偏向共性的追求,过于强调统一性,从而使班级活动显得单调、枯燥,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4.开放性原则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具有自己的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关系、组织运行机制等,是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组织和社会组织。作为班级建设和学生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班级活动在保持自我独立性的基础上,应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开放,培养具有生活自主性、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发展力的合格社会成员。
(三)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
实施班级活动一般由以下四个基本环节组成:1.制订好活动计划
班级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做好活动计划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活动效果的重要保证。班级活动计划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班级活动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或月计划)和每次活动计划。
2.落实组织准备工作
班级活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哪一个环节考虑不到、准备不周,都会使所有努力和计划落空,因此必须做好准备落实工作。
3.处理活动中的偶发事件
班级活动实施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并非都会完全依照班主任和学生制定的计划进行,活动中常有始料不及的偶然事件发生,如学生一时不当的言行、外界因素的干扰、活动设备突然不好使、发言或表演的学生由于紧张而失态、突然有人不舒服等,都需要班主任头脑冷静,发挥教育机智,妥善处理,并因势利导地教育、锻炼学生,使活动顺利进行,实现预期的目的。
4.搞好活动总结
总结是为了吸取班级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便于不断进行工作,提高活动质量。班级活动结束时的总结性发言,可以由班主任做,也可以由学生来做,但活动结束后,师生双方都要认真总结心得体会,以便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班委会还应把总结的内容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报全班同学,以便听取反馈意见。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