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试题卷及参考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
第1题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是( )
A. 常规管理
B. 民主管理
C. 平行管理
D. 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略。
第2题最早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 )
A. 埃拉斯莫斯
B. 夸美纽斯
C. 马卡连柯
D. 杜威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最早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第3题以“教育的终身化”为特征的是( )教育。
A. 古代
B. 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 近代
D. 现代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教育的终身化”思潮源于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的教育贯穿人一生的终身教育思想。
第4题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A. 学习文化
B. 物质文化
C. 精神文化
D. 组织和制度文化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其中,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第5题关于学生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B.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C.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D. 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不能进行自我教育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作用于他们的影响,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
第6题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实际锻炼法
D. 陶冶教育法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略。
第7题课程的表现形式是( )
A.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B. 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 课程目标——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 知识——经验——活动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课程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因而,课程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材
第8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三个层次,其最高层次是( )
A. 自觉性
B. 独立性
C. 创造性
D. 自主性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层次是自觉性,也称主动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第二层次是独立性,也称自主性,这是自觉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第三层次是创造性,这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第9题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
A. 师师关系
B. 生生关系
C. 师生关系
D. 师长关系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考生易误选B项
第10题课外教育工作是( )
A. 课外和校外的文体活动
B. 课堂教学的延续
C. 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D. 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课外教育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第11题课外活动不包括( )
A. 社会活动
B. 科技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 选修课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略
第12题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地位。
A. 启发指导
B. 领导
C. 辅助
D. 主导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不能处处主导着学生的行动,而应该是处于启发指导地位
第13题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 )级课程管理体系。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第14题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三种,其中内发论的典型代表是( )
A. 华生
B. 孟子
C. 洛克
D. 荀子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孟子是我国古代内法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人的本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
第15题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 《教育学》
B. 《论共产主义教育》
C. 《新教育大纲》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1930年,杨贤江化名李浩吾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第16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所学的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 )
A. 诊断性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绝对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第17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的德育方法是( )
A. 榜样示范法
B. 陶冶教育法
C. 说服教育法
D. 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这句话是孔子说的,意思是通过树立榜样来影响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因此是榜样示范法。
第18题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 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B. 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都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第19题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 康德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泰勒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1632年,捷克教育家跨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20题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始于( )
A. “壬寅学制”的颁布
B.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C. 义务教育的普及
D. 废科举、兴学校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
第21题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
A. 改革创新
B. 促进公平
C. 提高质量
D. 普及中等教育
【参考答案】
A
试题解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22题关于教育目的,持个人本位论的是( )
A. 荀子
B. 赫尔巴特
C. 孟子
D. 涂尔干
【参考答案】
C
试题解析:
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都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第23题教育研究首先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A. 自愿原则
B. 匿名原则
C. 保密原则
D. 伦理原则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略。
第24题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学生。”这种做法所遵循的德育原则是( )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B.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
B
试题解析:
这句话出自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意为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的是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第25题指导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0年6月21日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判断题第26题 推行素质教育,不仅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素质教育的理论依据是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是对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和深化,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与不同点,这些不同点铸造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个性独特的学生。因此,素质教育应同时注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27题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的制定必须以教学规律为依据。(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略
第28题 “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论语》。( )
【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第29题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思想很不稳定,品德发展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一个在反复中逐点前进的过程。
第30题《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种主张说明在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如果教学不按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这句话从反面论证了循序渐进原则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第31题 20世纪初,提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第32题赫尔巴特曾说:“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表明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是相互统一的。(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略
第33题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均出自《论语》。( )
【参考答案】
错
试题解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出自《学记》。
第34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略
第35题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观点的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
【参考答案】
对
试题解析:
亚里士多德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三、简答题第36题 简述我国小学的德育目标。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意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和道德评价能力;(4)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37题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要有明确的目的;
(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有吸引力;
(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四、论述题第38题 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第39题试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典型案例
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前母亲总把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到他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给他充饥。一天,孩子看到了饭盒里带有坚硬的外壳的鸡蛋,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交给了母亲。也许这位母亲还在后悔那天忘记剥掉鸡蛋壳,可她不知道自己不仅剥夺了孩子“剥鸡蛋壳”的权利,而且还剥夺了孩子独立生存的权利。
【案例分析】
现代教育尤其重视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自立能力之所以被称为众多能力之首,主要是因为自立是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人其他能力衍生的最重要基础,有了自立能力的人,才懂得独立思考,才能够具有创造精神。而上述案例正是反映出中国的教育在赋予孩子独立能力方面的缺陷和落后,因此我们要做到教会孩子如何“剥鸡蛋壳”,从而培养他们真正的自立能力。
第40题试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的发展(5)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1)过于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2)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班级授课制中,无论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只能适应部分学生(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第41题试述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第42题试述20世纪后期教育的特点。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答案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
典型案例
李某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里面一直落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一天,李某的父亲接到学校电话,班主任让他到学校去一趟。来到学校后,李某的班主任告知:班级进行了一次投票,李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为了把李某转走。事后,李某留书后出走。
【案例分析】
现代教育尤其要维护和保护孩子的自尊。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尤其是孩子的自尊,一旦被伤害,就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塑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而不是仅仅以孩子的成绩来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
第43题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2)论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3)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关于教育目的,孔子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关于教育目标,《子张》中提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论教育内容:孔子主张以“仁”和“礼”为核心,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具体形式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的传统,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即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答案】
请参照解析
试题解析: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即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2)论教育作用:论教育的社会功能;论教育的个体功能,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3)论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关于教育目的,孔子希望培养出“贤人”和“君子”;关于教育目标,《子张》中提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4)论教育内容:孔子主张以“仁”和“礼”为核心,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具体形式上,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的传统,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5)论教学原则与方法: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因材施教(“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即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