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历史学科知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
【考点梳理】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传统经济-封建自然经济
1.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前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特点
①生产关系: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和农民小生产相结合
②生产力:人力和畜力结合,铁器牛耕
③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
④经营方式:男耕女织
⑤经济制度:封建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
2.传统社会中还长期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始终是小农经济的一种补充,在整个经济中不起决定作用
㈡鸦片战争后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1.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经济特权
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危害:开埠通商、倾销商品、协定关税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很不利。
2.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织"与"纺"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中国沿海地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
"织"与"耕"分离:洋布输入中国,取代土布。
3.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但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㈢自然经济的解体
1.鸦片战争后:
东南沿海地区相继开放,列强纷纷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洋货畅销,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外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产品,使中国农副产品的生产依赖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日益商品化。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政治经济特权,加紧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难以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战争后
列强加紧争夺商品输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的场所,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自然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㈣自然经济的发展变化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是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国家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自然经济最终消亡。
㈤新经济成分的出现: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Ⅰ.外资企业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Ⅱ.洋务企业
1.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时期:19世纪60-90年代
4.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5.活动:
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自强") 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求富")
6.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
军用工业:安庆内军械所(第一家官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规模最大)
民用工业: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采煤矿)、轮船招商局
7.洋务运动的作用:
顺应了中国经济从传统向近代化迈进的历史趋势,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①引进了西方机器和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员
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③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④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Ⅲ.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