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师招聘《密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物质的本质属性)
2、学会用密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正比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密度,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定义法来求密度的概念。
【难点】
理解密度为物质的基本属性。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的故事。"
学生大都会说一样重。
教师可以引导:在小时候,为什么我们会以为铁重呢?
学生分析:在听到这个问题时,我们会下意识的以为,在体积一样的时候,铁是比棉花重的!
教师引导: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物理学角度其,体现了物质的什么性质呢?
由此引入新课密度。
环节二:概念建立
1、提出猜想
教师引导:物体的密度和什么有关呢?
学生分析:由生活出发会发现:对于同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其质量越大;对于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没有固定的关系。
教师引导:那由实验来确定下密度与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设计实验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利用手中的工具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遇到学生可以考虑三个问题:
(1)实验中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和实验器材?
(3)咋样设计实验方案和处理实验数据?
为了降低难度,提供边长不等的立方体铁块和铝块。实验中,教师要巡场并指导。
3、实验并收集数据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并积极的交流讨论。
4、分析论证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m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做出m-v的图像,通过观察数据和图像,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与猜想一致吗?
教师引导:给出密度的概念。
环节三:概念深化
1、物理意义:
密度反应物质的基本属性,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除了物态变化)。
2、问题解决:
密度的概念:
密度是应用比值定义法来确定的,单位也是可以直接用比值的方法来确定。并注意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
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例题:估算下自己的密度。
环节四: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都学习到了什么东西?
回去搜集一下生活中密度的相关有趣知识和同学分享。并思考下为什么人可以在死海上漂浮?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