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通过教师教育和引导学生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艺术鉴赏观与审美观。为了使我们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育目的能够得到全面的实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以及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的学习方式,是会严重影响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一定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美术教学是一种情感教学,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说美育就是情感教育。教师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用“言”启发学生、感染学生;用“爱”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教学相长的和谐关系。最后,通过真诚地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和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处理教育问题中,表扬和赞赏的效果比批评与惩罚的效果好。希望得到赞赏、激励是人的基本需要。”老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每一点进步与成功送上最真挚的肯定与祝贺。
二、美术教学重点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智力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是科学和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想象力的开拓和应用是艺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而美术所研究的各种表现手段,又是表现想象力的基本语言。要欣赏一件美术作品,不能只是单纯的用眼去看,更需要用心去感受,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联想和理解。不论什么美术作品,它表现出来的形象内容都是有限的,如作品的大小、色彩关系等。而作品通过这些有限的形象内容所阐述的内在感情与精神却是无限的,这正是美术欣赏的核心。当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欣赏者会产生一种思维联想,这就是欣赏者的精神境界与美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精神境界进行交流或碰撞的结果。如果我们在作品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或情感经验相似的东西时,就会产生共鸣,我们就会被美术作品打动。假如在美术作品欣赏时,能够找到自己渴望的和尚未达到的精神境界,我们就会受到震撼,就会从美术欣赏中得到启迪,这样也就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由于在欣赏课中存在大量客观知识内容,教师往往容易一讲到底,造成教师十分投入而学生茫然的生硬局面,欣赏课变成“讲赏”课。新课程标准中提倡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从而取得好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审美活动是一种融感知、个性、情感、想象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精神活动,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审美主体对自然事物和艺术品的审美体验,是根据个人的审美趣味和经验进行的,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人因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形成不同审美意味的理解。有美学家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审美意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得到不同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感受,丰富了人们的情感和想象力。如果在艺术教育中违反了这种规律,要求学生对审美对象只有一种统一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师的观点,这就扼杀了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使学生离审美理解越来越远。
四、对美术欣赏课保持端正的态度
一些老师认为,美术欣赏课作为艺术知识普及课,应当让学生保持相对放松的心情,从而导致学生对欣赏课程从心理上也产生懈怠的学习态度。《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初中“欣赏•评述”领域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有收获,实现其教学目标。教师自身应树立起对课堂的足够尊重,遵照中学教学的特点,课前做好备课,课堂上面板书力求工整条理,讲课时严肃认真。教师自身要下苦功,提高自身专业、文化修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确保一节课下来,学生保持着学习的心态,而不是放松。这样才能确保一节美术欣赏课的效率。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