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语文学科作业安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使我对语文作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有了新的定位,使作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承担了“掌握运用语文规律”的角色;“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帮我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总之,是“新课程”改变了我的作业设计的“老面孔”。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惟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我们设置的作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一刀切、重复性、单一化、封闭性等弊端,体现层次性与全面性、探索性与开放性。
作业的设置的形式主要有书面作业、活动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调查式作业等多种形式。我们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注重实效,让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探索创新、发展能力。我想,设置作业至少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础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弹性原则。针对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从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方面:
一、减少单一重复性作业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首先作出归类分析,按他的功能划分,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横格3项作业合成一项,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字词句的认知训练,就都集中在大横格上,字词每个两遍,要求背诵课文抄一遍,
二、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
语文老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但没有义务把每个学生都教成语文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发展。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提高兴趣的项目呢?时而布置一项为课文配插图的作业,时而布置为课文配乐或找主题曲的作业,时而让大家搜集图片或文字资料举办展览,时而编排课本剧等等。学生觉得每次作业都很新奇,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智,也增加了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合作的意识,我也不再为枯燥的作业所包围了。
另外,课堂作业的设置要体现出层次性。作业的设置既要有对基础性知识的强化巩固,又要有课堂相关知识的开拓与延伸,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可选择性。如一年级在学完《雨点》一文后,有的老师布置了这样三个题目: 1、你可以选择课后喜欢的生字组词,并各说一句话; 2、你读懂课文了吗?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想想看,把它画下来,并学着课文的样子编成儿歌好吗? 3、搜集一首关于春雨的古诗,在小组内交流,好吗?第一个作业属于基础性作业,是学生的必做题目,后两个作业视学生的个人知识基础量力而为,布置三个作业,让学生自由选做,既给学生留出选择的余地,让学生以教材为榜样,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边画边编儿歌,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空间,把自己的学习快乐分享给别人。结果有的学生编出了这样的儿歌:“小雨点,沙沙沙,落在花园里,花儿乐得笑哈哈;小雨点,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鱼儿乐得摇尾巴;小雨点,沙沙沙,落在田野里,禾苗乐得向上拔……”这样,作业分层次布置,破除了传统作业设置的“大水漫灌”,变整齐划一、机械重复为灵活多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选择,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进步。老师留作业最头疼的是学生能否完成作业的问题,遇上有不写作业的人是老师最易动怒,是学生最易恨老师的时候了,而不写作业的人归结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种:一是学有余力的同学,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的;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可能有很多题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同学看到作业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性的作业会让部分同学不爱写作业。
三、作业的设置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
学是为了用,另外学也不能光从书本课堂中学,还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课改后教科书也很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如:社会实践课《寻找生活中不规范用字》。在这一课中,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发现了许多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并且把自己的发现拍成照片给大家展示。有的同学还亲自帮人家改错。我班还有个同学看到《必备古诗80首》〉中是“吾家洗砚池头树”而教科书上是“我家洗砚池头树”而产生疑问。立即给课本编辑写信并收到答复。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语文,也增加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另外,设置作业应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不要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巩固上,应树立“生活处处皆学问”的大课堂观念,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科技与工艺和品德与生活等常识学科,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将要学习的课文的相关知识、记录整理,也可以在学完本课之后布置观察事物的作业,力所能及地写一些观察笔记,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将体会“画”出来;或打乱教材的原有顺序、或把一节课的40分钟延长到一周来上,转变课堂观念的同时,转变作业的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合,体现作业设置的综合性。
课堂作业的设置体现实践性。“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们学习的本领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对作业的设置要多一些动手操作、参与体验的内容,让学生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按顺序画下来;将不懂的知识点上网搜索,下载答案;到大自然、社会搞一些小调查、小研究,与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经历。
四、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经过上述改进,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时间多了。但不是就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他们大量阅读,走进书的世界,去那里挖掘语文的魅力,学习文学知识。
总之,作业是学生巩固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手段,同时也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途径。因此,要优化作业设计,就一定要在具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前提下,注重分出梯度、激发想象、综合实践、鼓励质疑,使作业更加适应以创新教育为主旋律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做作业和消极情绪,使学生的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