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中国音乐史之20世纪20年代音乐发展

来源: 2018-07-31 16:06

 中国近代音乐史经过学堂乐歌的洗礼以及西方音乐文化的洗礼,在20世纪20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上海国立音乐院(1927年)的成立也对中国近当代音乐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萧友梅,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之父,曾经受到民主领袖孙中山的派遣到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建的——德国莱比锡音乐学员专攻教育学,同时又学习了理论作曲,之后返回国内,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理论的教育家)支持下成立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但是当时的北平是军阀割据以及混战的时期,此项音乐活动并没有受到重视。萧友梅先生并没有灰心,1927年,同样在蔡元培的关怀下,再上海成立——国立音乐院,这就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始(后更名为上海音乐学员),时任学院教师的不乏黄自、萧友梅、青主、韦瀚章等音乐大家,也培养了20世纪30年代及以后的一大批音乐人才,如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

当然,萧友梅的音乐作品也是对学堂乐歌的一个总结以及发展,后世人称其为“第一位真正改变旧曲填词的作曲家”、“其器乐作品标志着近代器乐发展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时期”。从音乐作品上有群众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卿云歌》(北洋军阀政府国歌);独唱歌曲《问》;大提琴曲《秋思》等等,也在音乐理论及音乐教材方面的著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音乐理论家,王光祈,此人对中国民族音乐研究非常透彻,也将中国民族音乐向世界进行介绍和将世界音乐介绍到国内的关键人物,最为有影响的将世界音乐体系分为三大乐系:欧洲乐系、中国乐系、波斯-阿拉伯乐系,这一理论对后人研究世界音乐的起源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最后,是典型的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巅峰的任务,赵元任,身为一名语言学家,对中国诗歌研究犹如其创作的声乐歌曲一样,曼妙而又抒情,如运用徐志摩的诗创作了合唱歌曲《海韵》,分别以女高音独唱、钢琴伴奏以及女三部合唱的形式描绘了女郎、大海以及诗人这三个形象,另外非常著名的是运用作家刘半农的诗创作有抒情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的千古佳唱。

当然20世纪20年代的人物及其作品不在少数,但重要的理解社会背景而熟悉关键作品。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