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为例谈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语文学科面试的重要范围之一。但是整体来看,学员对诗歌教学设计普遍存在畏难情绪,现以《江雪》为例,浅谈语文诗歌教学。
中国诗学历来强调“境界”,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说的就是物境,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诗篇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说的便是情境,它是以抒写主体的内在情感为主的诗歌所展示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是诗人主观之意和客观之意的和谐统一。因此诗歌教学可以通过“入境、体验、品味”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素养。
《江雪》出自国标版第七册第七单元。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借描写“寒江独钓”的渔翁,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不屈精神。全诗意境,在“孤”和“独”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江上雪景。它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老翁,正是诗人的不屈精神和的孤独情怀人格化身。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对于学习古诗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但是很多老师在情感上过于灌输,造成了学生的情感距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在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鉴于以上的认识,根据教材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结合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可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充分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启发想象,领会意境,初步了解《江雪》的语言特色。
3、能够体会诗人不屈的精神和孤独的情怀。
诗歌“只有入境,才能悟神”因此,我把想象意境,领会诗情,确定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再现诗歌描绘的情境是教学的关键。我主要采用“入境-品味-体验”法来完成本堂课的设计。
一、读中入境——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第一环节 标题导入,情境设疑
1、欣赏几幅画,猜猜这是哪首诗描绘的画面?(《静夜思》、《望洞庭》)--画中有诗。
2、读题,从题目可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景?(江上雪景),板书课题。--诗中有画。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景色之中。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第二环节 初步感知 品节奏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胖读诗歌,不在于质,而在于量。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诗的大意,初步感知诗歌意境。
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第三环节 理解诗意,描述画面
1、既然题目是《江雪》,你可以从诗中哪些词句看到雪?
(1)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江雪》这首诗的画面。
(2)读读古诗,用你的朗读再现出你所想象的画面。
2、再读,感受“江上雪景”的寒冷凄凉
轻轻吟诗,想一想: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3、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的画面读出来。(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一首诗就是一幅画。“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就古诗学习而言,我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江上雪景”的寒冷凄凉。)
二、读中体验——激发情感,把握情境
(一)心情——孤独寂寞
1、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一首诗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于诗人真实的情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诗人主观的情感是诗歌的本质、灵魂所在。教学古诗,就应该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词句,调动自己的审美情感经验,深入体验诗中感情。)
(二)精神——顽强不屈
1、在这寂静寒冷的冰雪世界,有这样一位老人迎风抗雪独自垂钓,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2、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
[page]
课件展示《江雪》背后的故事: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极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了,他的友人也有的赐死,有的病死。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他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3、读了这段文字,你刚才的疑问解决了吗?
这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渔翁之意也不在鱼。这位老人寒江独钓正是柳宗元自我形象的写照和精神的寄托。
4、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感悟诗情只要学生明白老渔翁不畏严寒的精神孤傲高洁的品格即可。至于诗人借彼喻己,不必多讲,借助资料点到为止。今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对该背景的深入了解,自然而然就能体会了。)
三、读中品味——启迪感悟,把握意境
(一)品味借景抒情
1、圈出诗句“独钓寒江雪”中的“寒”字。这个 “寒”还仅仅是天气的寒冷吗?
2、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再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1)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齐读一二句
(2)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再读三四句
3、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把诗连起来读一读。
4、面对寒冷,老人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从老人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
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5、柳宗元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
6、(音乐)现在,你就是柳宗元,请你来吟诵《江雪》,向世人宣告一下诗人孤傲不屈的心声吧!齐背《江雪》。
(设计意图:有的诗句内涵极为丰富,极富表现力。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强调出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诗人的情感,领会深远的意境。)
(二)体会语言特色
1、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几对近义词?几个“数字”?几幅“对联”吗?找一找,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还体现在那些地方?
2、小结: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称赞。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
(设计意图:诗歌语言是经过锤炼的语言,主要表现在炼句上。诗歌还常用对偶、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展示生活,表达感情。教学时,结合本诗特点具体分析,使学生感受到这种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和诗歌的语言魅力。)
四、总结学法,课后拓展
1、总结学法:“诗歌境界教学法”
一、读中入境——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二、读中体验——激发情感,把握情境
三、读中品味——启迪感悟,把握意境
2、我们祖国是诗歌的王国,借景抒情的优秀古诗文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找一两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这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下节课,请你们做小老师,给大家介绍。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因此,古诗教学,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积累,从而使课外的阅读积累所得,真正内化为学生终生的文学素养。)
【板书设计】
江雪(柳宗元)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雪》描绘的正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本节课试图运用诗歌境界教学法,强调读中感悟品味。即“读中入境——想象形象,把握物境”;“ 读中体验——激发情感,把握情境”;“ 读中品味——启迪感悟,把握意境”这三部分环节,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精神,品味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深远的意境,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通过《江雪》的分析及设计,可见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方法,不可急于求成,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