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备考之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下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材料分析题的第三道题呈现,主要考查考生筛选、归纳文本主要信息,理解重要概念、句子,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等能力。一般是给定一篇材料,后附2道小题(均为主观题,分别为4分、10分)。在本文中,带领大家对这部分的内容的作答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一定的帮助。
要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的作答方法,我们应该了解一下相应材料的性质,除2015年上半年幼小卷为科普题材外,其他均为社会科学类题材(包括文学、美学、哲学、文艺理论等)。以文学和文艺理论为主,材料多出自教育类期刊、文学批评期刊或是当代作家作品。因此大家可以利用闲余时间多阅读一些相关期刊,一方面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可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例如现在报刊上经常出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名词,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
一、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或句子的含义
词语和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文中词语、句子的含义,尤其是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是把握文章旨意的前提。
材料中的重要概念或句子一般包括:
1.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2.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语句。
3.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性作用的语句。
4.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语句。
5.运用了某种修辞的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实质:一是将使用修辞手法形象化了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二、解答技巧
1.锁定关键语句位置,提炼相关信息
一般要理解的概念在材料中会用一定的篇幅进行说明或阐释,一些材料对关键语句的阐述有时分散在文章的各个段落里面,有时集中在一起。因此对关键语句的理解就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从而筛选有关重要信息。
2.结合上下文语境,全面理解关键语句
阅读时不管要关注语言环境,还要关注文段内容叙述的背景、语句所在位置较具体的语境。通常作为概念的语句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存在的,材料的上下文或多或少包含其意思;有时为了表达需要,语句在文中被赋予特殊含义。所以阅读时要有整体观念,联系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其指代的含义。
3.分析关键语句的结构,摸清关系
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作者写作思路的需要。
三、做题步骤
1.审题,确定题干要求。
2.通读,整体感知材料。
3.借助关键信息
(1)文章概括、归纳性语句,包括首尾段中心语句和每一段的首尾句。
(2)作者抒发情感或表达议论的地方。
(3)从关键词出发,重点关注“但是”、“所以说”、“不过”…后面多是表达作者观点;“例如”、“打个比方说”…前面多是作者有关叙述;“换句话说”表示前后同义,后面相对容易理解;“反过来说”前后不同义,可针对反面意思推敲其本意等等。
(4)划分层次,概括内容。可关注“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等标志词语。
此外,对于阅读理解这一题的作答大家需要注意的几点:作答时应分条列点;看分值对应作答要点;概括具体,呈现全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