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湖南执业医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学霸笔记:肝功能检查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一)简述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间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旧称谷丙转氨酶。
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脾、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体液如血浆、胆汁、脑脊液、唾液中。
当富含 ALT 的组织细胞受损时,ALT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LT活力上升,其增高的程度与肝细胞被破坏的程度呈正比。
参考范围:速率法:5~40U/L
(二)临床意义
AL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1)肝胆疾病
(2)其他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骨骼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胰腺炎、外伤、严重烧伤、休克等。
(3)用药: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调血脂药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011A
(一)简述
AST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脾、脯、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正常人血浆、胆汁、脑脊液及唾液中。
当富含AST的组织细胞受损时,细胞通透性增加,AST 从细胞释放增加,进入血液后导致AST活力上升。
参考范围:速率法:成人8~40U/L。
(二)临床意义
AST的测定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AST升高常见于以下疾病。
(1)急性心肌梗死(AMI)
(2)肝脏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肝脓疡、脂肪肝、梗阻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或淤滞、胆管炎、胆囊炎等。
(3)其他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肺栓塞、肾炎、胸膜炎、急性胰腺炎、钩端螺旋体病、肌肉挫伤、坏疽、溶血性疾病。
(4)用药 与ALT类同。
三、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一)简述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又称γ-谷氨酰转肽酶,是将肽或其他化合物的γ-谷氨酰基转移至某些γ-谷氨酰受体上的酶。γ-GT主要存在于血清及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中,如肾、胰、肝、大肠、心肌组织中,其中以肾脏最高,但血清中γ-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
连续监测法:﹤50U/L。
(二)临床意义
γ-GT 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2)胰腺疾病
(3)其他疾病 心肌梗死、前列腺肿瘤。
(4)用药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镇静药苯巴比妥或乙醇常致γ-GT升高。
四、血清碱性磷酸酶(ALP)
(一)简述
碱性磷酸酶为一组单酯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和体液中,其中以骨、肝、乳腺、小肠、肾脏的浓度较高。
碱性磷酸酶可催化磷酸酯的水解反应,并有转移磷酸基的作用。当上述器官病变时,此酶的活性增强。
参考范围:
连续监测法:成人:40~110U/L;
儿童﹤250 U/L。
(二)临床意义
(1)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胆道梗阻、结石、胰腺头癌、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外阻塞。
(2)骨骼疾病 骨损伤、骨疾病、变形性骨炎症 (Paget病),使成骨细胞内有高度的ALP释放入血,如纤维骨炎、骨折恢复期、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因为ALP生成亢进,血清ALP升高。
(3)用药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血脂调节药)的不良反应,可导致ALP升高。
五、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一)简述
参考范围:
总蛋白(TP)双缩脲法:60~80 g/L
白蛋白溴甲酚氯法:40~55 g/L
球蛋白:20~30g/L
A/G 比值:1.5~2.5:1
(二)临床意义
1.血清总蛋白
(1)血清总蛋白增高
①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 如呕吐、腹泻、休克、高热、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②血清蛋白合成增加 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2)血清总蛋白降低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 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
②血清水分增加 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如水钠潴留或静脉应用过多的低渗溶液。
③其他疾病 患有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甲亢、慢性肾脏病变等。
2.白蛋白
(1)白蛋白浓度降低
①营养不良 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
②消耗增加 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
③合成障碍 主要见于肝功能障碍,若持续低于30g/L,则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2)白蛋白浓度增高 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3.球蛋白
(1)球蛋白增高主要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
①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如结核、疟疾、黑热病、麻风病、血吸虫病、肝炎、亚急性心内膜炎。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热、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肝硬化。
③某些恶性肿瘤:骨髓瘤和淋巴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血清球蛋白浓度降低 主要是合成减少,可见于:
①生理性减少:出生后至3岁;
②免疫功能抑制: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③低γ-球蛋白血症。
4.A/G 比值
(1)A/G 比值小于1,提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
(2)急性肝炎早期
六、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一)参考值
STB:成人:3.4~17.1μmol/L。
新生儿:0~1天 34~103μmol/L;
1~2天 103~171μmol/L;
3~5天 68~137μmol/L;
CB:0~6.8μmol/L。
UCB:1.7~10.2μmol/L。
CB/UCB:0.2~0.4。
(二)临床意义
1.反映黄疸程度
STB 17.1~34.2μmol/L为隐性黄疸
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
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
﹥342μmol/L为重度黄疸
2.推断黄疸病因
STB﹤85.5μmol/L考虑溶血性黄疸;
17.1~171μmol/L考虑肝细胞性黄疸;
171~342μmol/L考虑不完全梗阻性黄疸;
﹥342μmol/L考虑完全性梗阻性黄疸。
3.鉴别黄疸类型
STB与UCB增高:溶血性黄疸。
STB与CB增高:阻塞性黄疸。
STB、UCB和CB均增高:肝细胞性黄疸。
4.CB/STB比值变化
CB/STB ﹤0.2,为溶血性黄疸。
CB/STB 0.2~0.5,为肝细胞性黄疸。
CB/STB ﹥0.5,为阻塞性黄疸。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