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是运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的规律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协调平衡的整体关系。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相乘和相侮,来探索和阐释事物之间协调平衡关系被破坏后的相互影响。这即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主要意义。
1.五行相生的概念和次序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故称之为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就五行相生关系来说,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2.五行相克的概念和次序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和制约的联系,故称之为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就五行相克关系来说,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存在着“克我”、“我克”两个方面的联系。“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水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被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在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在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3.五行相乘的含义和原因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异常相克反应,也称为“过克”。引起相乘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因而造成对被克制的“一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
一是五行中的某“一行”虚弱,因而“克我”的“一行”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4.五行相侮的含义和原因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这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异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问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以木为例图示如下,就是对五行之间相乘与相侮及其相互关系的很好说明。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