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脏分阴阳,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A。
【解析】:《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2.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为( )
A.奇脉
B.毛细血管搏动征
C.枪击音
D.杜氏双重杂音
E.水冲脉
【答案】:E。
【解析】: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检查者用手紧握患者手腕掌面,将患者的前臂高举过头,则水冲脉更易触知。
3.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或丧失,这种配伍关系是( )
A.相反
B.相畏
C.相杀
D.相恶
E.相使
【答案】:D。
【解析】:相恶:就是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故根据题干所问,最佳的选项是D。
4.感染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其分类不包括的是( )
A.原发感染
B.继发感染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重叠感染
【答案】:B。
【解析】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感染可分为原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四种。
5.燥痰的特征是( )
A.痰中带血
B.痰黄质稠
C.痰白清稀
D.痰少黏稠
E.痰白滑量多
【答案】:D。
【解析】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燥痰,因燥邪犯肺,耗伤肺津,或肺阴亏虚,肺失滋养所致。
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附子的主治病证( )
A.亡阳欲脱,肢冷脉微
B.寒凝血瘀,经闭阴疽
C.命门火衰,阳痿早泄
D.中寒腹痛,阴寒水肿
E.阳虚外感,寒痹刺痛
【答案】:B。
【解析】附子的主治:
(1)亡阳证。本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若治亡阳气脱者,可配人参回阳固脱,如参附汤。
(2)阳虚证。附子能温一身之阳,肾、脾、心诸脏阳虚皆可用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脾肾阳虚、寒湿内盛,脾肾阳虚、水肿,心阳衰弱、心悸气短及阳虚外感风寒,均可选用本品。
(3)寒痹证。本品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走而不守,尤善治寒痹痛剧者,如甘草附子汤。附子有散寒的功用,可治疗亡阳证,阳虚证,寒痹证,但是不能治疗阴疽。故根据题干所问,最佳的选项是B。
7.麻杏甘石汤中麻黄与生石膏共为君药,其配伍属于( )
A.相须为用
B.相使为用
C.相杀为用
D.相畏为用
E.相制为用
【答案】:E。
【解析】:麻杏甘石汤中石膏用量倍于麻黄(古代度量衡采用十六进制,石膏半斤、麻黄四两),不失为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之效,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且石膏得麻黄之力,清解肺热而不凉遏,是相制为用。
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局限在机体的某些部位,但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一旦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可发病。此种表现属于( )
A.病原携带状态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答案】B
【解析】: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某些部位后,机体免疫系统将病原体局限化,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原体才引起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并生长、繁殖,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只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无临床症状,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即传染病发病。感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因此,结合题干所问,正确的答案是B。
9.木火刑金属于( )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答案】:D。
【解析】: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与克制。正常为金克木,由于金不足或木太过,使金受到木的反向制约或克制,则出现木侮金的相侮传变.因此,结合题干所问,正确的答案是D。
10.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发热的主要原因是( )
A.坏死物质吸收
B.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C.产热过多
D.散热过少
E.抗原-抗体反应
【答案】:B。
【解析】: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如甲亢、大量脱水等.故根据题干要求,正确的选项是B。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