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备考考点资料:缺铁性贫血的西医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
2.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和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
3.铁的吸收不良 游离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黏膜吸收,吸收不良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二)发病机制
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性贫血;由于含铁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脂类、蛋白质及糖类在幼红细胞内合成障碍及成熟红细胞的内部缺陷,红细胞寿命缩短,易在脾内破坏;体内含铁酶类的缺乏,引起肌肉、脑、心、肝、肾脏等多脏器的活力降低,组织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临床上出现肌肉疲劳,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等功能紊乱。
1.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
2.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和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
3.铁的吸收不良 游离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黏膜吸收,吸收不良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二)发病机制
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色素性贫血;由于含铁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脂类、蛋白质及糖类在幼红细胞内合成障碍及成熟红细胞的内部缺陷,红细胞寿命缩短,易在脾内破坏;体内含铁酶类的缺乏,引起肌肉、脑、心、肝、肾脏等多脏器的活力降低,组织细胞内线粒体肿胀,临床上出现肌肉疲劳,神经、循环及消化系统等功能紊乱。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