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年湖南医疗招聘面试 ——面试预测题(60)

来源: 2019-05-27 23:44

 阿里健康推出了“滴滴医生”送医上门活动,引发公众关注。有人说,“滴滴医生”是“互联网+”的有益尝试值得点赞。也有人说,医院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最佳之地,上门医治必然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看病难问题一直为民众所诟病,如果通过“滴滴医生”,点点手机医生就能上门服务,看病像召“专车”一样方便,不失为一件乐事。这样既可以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及时救助,又可以盘活医护资源进行有效供给,是传统就医的有益补充。

然而,在当前的医疗供需背景下,要想充分满足所有上门诊疗需求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患者希望疗效与便捷兼顾,医生却囿于服务项目局限,彼此存在契合难度。同时,上门诊疗既受法律和技术掣肘,还得兼顾效率和安全,这些问题目前还无解。此外,“滴滴医生”无法携带完备的医疗检测工具,医疗效果必然会打折扣。而且,上门服务会给公立医院的医生提供干私活便利,长此以往会损害医院利益。因此 “滴滴医生”上门诊治还有很多亟待完善之处。

一是政府卫计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将“互联网+诊治”模式变为医疗常态化建设,合理合法地将公立医疗服务转化成社会医疗服务。

二是做好医疗服务项目的精准定位。上门服务是传统就医的有益补充而非替代,也就是说,上门只能提供特定的、有限的医疗服务。患者真正遇到危急情况,或亟待特定检测设备诊治时还应到医院进行就医。因此,无论在法律还是在技术层面,上门服务适合什么样的医生,“滴滴医生”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上门服务适应哪些诊治范围等问题必须有清晰的定位,并制定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规制滴滴医生上门诊疗,避免引发各类医疗纠纷。

三是加强互联网医疗监管机制。制定严格的“滴滴医生”医疗责任认定机制和上门就医的医护管理机制。采取就近医治原则,建立网络医生登记制,只要进行登记的医生才能提供上门服务。同时,利用网络监控技术严格监督“滴滴医生”上门行医行为,对于利用医院资源谋私利、接私活的医生进行严厉处罚,一旦发现依据情节严重,吊销其行医执照,取消行医资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法律的健全、技术及保障能力的提升、医疗保险产品的丰富,“滴滴医生”服务模式增长潜力无限。但当前仅仅处于起始阶段,医疗监管部门和互联网平台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