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湖南卫生考试-医学基础知识——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概念集锦

来源: 2019-06-17 23:00

 1.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稳定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2.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所处的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polarization)。

3.静息电位增大即细胞内负值增大的过程称为或状态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

4.静息电位减小即细胞内负值减小的过程或状态称为除极,又称去极化(depolarization)。

5.去极化高于零电位以上的部分称为超射(overshoot),这时膜两侧电位呈“内正外负”的反极化(reverse polarization)状态。

6.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单位方向恢复的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

7.带电离子的跨膜扩散受两侧离子的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影响,两者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electrochemical driving force)。

8.当电位差驱动力增加到等于浓度差的驱动力时,电化学驱动力等于零,离子的净扩散量为零,跨膜电位差也就稳定下来,此时的跨膜电位差称为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9.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为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10.当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从-70mV逐渐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水平,然后迅速去极化至30mV,形成动作电位的升支;随后又迅速复极至静息电位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降支,两者共同形成尖峰状电位变化,称之为锋电位(spike potentia)。

11.锋电位持续约1ms,随后出现,膜电位低幅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

12.锋电位之后尚未复极化到静息电位的部分,称为负后电位(negative afterpotential)或后去极化电位(after depolarization potential,ADP)。

13.负后电位之后大于静息电位的超极化部分称为正后电位(positive afterpotential)或后超极化电位(after hyperpolarization potential,AHP)。

14.能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threshold)或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