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9湖南卫生考试-医学基础备考热点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细胞死亡

来源: 2019-06-26 22:24

 细胞死亡分两种类型,一是凋亡,二是坏死。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下面给大家重点介绍一下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和结局。

一、坏死的基本病变

细胞核的变化

1.核固缩:细胞核染色质DNA浓聚、皱缩,使核体积减少,嗜碱性增强,提示DNA转录合成停止。

2.核碎裂:由于核染色质崩解和核膜破裂,细胞核发生碎裂,使核物质分散于胞质中,亦可由核固缩裂解成碎片而来。

3.核溶解:非特异性DNA酶和蛋白酶激活,分解核DNA和核蛋白,核染色质嗜碱性下降,死亡细胞核在1~2天内会将完全消失。

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死亡的一个标志性的改变。另外由于核糖体减少丧失、胞质变性蛋白质增多、糖原颗粒减少等原因而造成的细胞质的变化。间质细胞的坏死稍晚于实质细胞,也会逐渐崩解液化,最后融合成片状模糊的无结构物质。

二、坏死的类型

由于酶的分解作用或蛋白质变性所占地位的不同,坏死组织会出现不同的形态学变化,包括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三个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干酪样坏死、脂肪坏死、坏疽等特殊类型。我们只给大家具体介绍三种基本类型。

(一)凝固性坏死

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实质状态,称为凝固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最为常见,常因缺血缺氧、细菌毒素、化学腐蚀剂作用引起。

(二)液化性坏死

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组织细胞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称液化性坏死。常见于真菌感染、脑软化。

(三)纤维素样坏死

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由于其与纤维素染色性质相似,故名纤维素样坏死。

三、坏死的结局

那么最后坏死的物质都到了哪里去了呢?他们有的被巨噬细胞吞噬了,溶解吸收掉;有的形成糜烂就是咱们平时说的溃疡,这些坏死灶也会随开口于皮肤的管道排除去;最后一些细胞坏死后被新生的肉芽组织取代。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