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作为机体重要的神经中枢,其具有组织血流量大,耗氧量大,血流变化量小的特点,同时,脑组织不能存储能量也不能进行糖的无氧酵解,因此就显得格外娇弱,对脑血液和氧气的供应要求极高,只要脑血供中断4分钟,就会因缺血缺氧而造成神经元的不可逆性损伤,即脑梗死,而神经元的不可再生性使其一旦损伤就会留下难以弥补的后遗症,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国外均位居前列。
发生脑梗死的直接原因是血管阻塞一起的局部血供中断,可以是栓塞性塞阻,也可以是血栓性阻塞。在这里许多同学可能会觉得有些迷茫,感觉“栓塞性阻塞”和“血栓性阻塞”傻傻分不清楚,很多人会问:“栓塞不就是血栓引起的吗?”在这里,我们就这个困惑大家的两型梗塞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进行探讨。
首先,明确栓塞的概念: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最常见的栓子是脱落的血栓或其节段。根据定义,我们就知道,栓塞性阻塞,指的是在脱落的血栓栓子运行引起的脑血管阻塞。栓塞性梗塞的栓子来源于全身各处,据统计,血栓栓子约80%来自左心腔。同时,因为血栓脱落不可预知,且栓塞病变部位常为大脑中动脉供应区,故其发病常较突然,临床表现急骤,预后较差。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血栓性阻塞。在活体的心脏或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而血栓对机体常见的不利影响就是阻塞血管。根据该定义的论述,我们知道,血栓性阻塞,指的是形成的血栓在原地阻塞了血管腔,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血栓性梗塞常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动脉粥样斑块可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其复合病变(如斑块内出血、附壁血栓形成等)产物也可导致血管的阻塞,因其血管腔狭窄的病变进程较为缓慢,故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的发病进展也就比较缓慢,症状在发病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呈不断发展、逐渐较重的态势,临床表现多为偏瘫、神志不清、失语等。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