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高分点拨:答好面试要做到深、实、细、准、效
"深、实、细、准、效"是习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对调研工作提出的方法论,经公务员考试网研究发现,这一方法论也是面试制胜的不二法宝。
"深",就是答题要有深度。在面试的测评表里,综合分析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项能力,而综合分析能力中,看问题的"深度"又是关键。大多数考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恰好就是答题浅表化,缺乏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平日的积累和思考不足。在综合分析题中,绝大多数考生在论述观点时都会从主体角度去分析原因,但极少有人能谈到社会背景,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本质,而这恰恰是让考官对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所以,想要PK掉你的竞争对手,在备考时就要注重积累和思考,对社会现象和政策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是需要抽丝剥茧、层层分析,达到"了解"的程度。
"实"就是要实事求是。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要求,"实事求是"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回避矛盾。但是在考生答题中,我们却发现大部分考生存在着拍马屁的嫌疑,不敢直面社会矛盾,更有甚者甚至说出了"我站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看后看左看又看没有看到腐败现象"的雷语。在沟通中,这部分考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担心说了问题,会让考官觉得心态不阳光。不可否认,阳光心态是公务员必须要具备的,但是阳光心态不代表回避问题,在笔试备课阶段,我们就一直强调作为准公务员要有"政府思维","政府思维"要求我们客观地看待问题、辩证地分析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因此,实事求是比溜须拍马更能获得考官的青睐。
"细"就是要有细节性展开。细节性展开,绝对不是指面面俱到,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而是答题时要对重点环节进行细致的描述。能做到这一点的考生寥寥无几,大多数考生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作答内容只有整体框架,没有进行适当填充,不能做到言之有物;另一种极端是将每一个要素或环节都详细展开,没有重点。在公务员考试网看来,第一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大多是积累不足,第二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则是考生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的学习储备后,想把自己知道的倾盆倒出,却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各位考生请谨记我们在课堂上强调的重点分析法,从审题中找到题目的重点,就重点去展开即可。
"准"就是要规范用语,表述准确。大部分考生的备考状态可谓是"临阵磨枪",在面试备考之前,不会有意识地去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规范用语"的能力。因此在一线授课中,经常看到考生对着参考答案一脸羡慕嫉妒恨地问:"老师,为什么我的表述要么就是大白话,要么就是词不达意,我想达到参考答案的水平,怎么破?"破解方法soeasy,但是贵在坚持!"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至理名言"在面试中行不通,从你决定要备考公务员的那一刻起,多读读政府工作报告、人民评论员文章等,培养语感,准备一个素材本,讲好的词句摘录下来,空闲时间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只要坚持下去,你的表述能力一定有质的飞跃。
"效"就是要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大部分考生在对面试的认识上都有这样一个误区:多说点名人名言,多用点排比句式就能够夺得考官的芳心。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很多考生在堆砌了大量的名言警句后,却依然没有成为高分选手。原因很简单,考官几乎都是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他们选人用人的标准一定是"要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从基层走上去的考官,对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更为重视,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答题时,遇到需要提对策或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