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为生活费怒怼母亲”背后是价值观问题

来源: 2017-10-07 16:40

 【相关背景】

  近日,浙江义乌一位妈妈的一则咨询帖,再次引来大家对大学生月消费话题的热议。这位妈妈说,女儿马上要到杭州上大学了,她每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女儿却怼她是否是亲生的?(2017年8月14《法制日报》)

  【各方言论】

  @中国青年报王彬:年轻人希望多得到一些生活费,改善一下物质生活,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位女儿已经长大成人,却依然只顾自己的物质享受,对父母没有最起码的尊重和理解,把对他们的索取当成理所应当,只有埋怨,没有付出,俨然一副升级版的"公主做派",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这样的年轻人感受不到人情冷暖,缺乏最起码的道德观念,只能建立起极端利己的扭曲价值观。

  此前,麦可斯研究院曾公布一份"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中国,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相比之下,西方学生生活费的来源虽然家庭的比重也不小,但自己付出的比重绝对要比中国学生高得多。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我国的家长或许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是否应该用更加鼓励子女独立的教育方式,来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实,现实中也有很多大学生会考虑到父母的不容易,以勤工俭学的形式一边补贴生活,一边磨砺自己,这便是学生主动解决生活费困境的正面案例。其实只要两代人之间多一些理解,生活费问题本不该是制造亲子冲突的源头,这件事应该为许多疏于子女教育的家庭敲响一记警钟。

  @湖北日报网刘运喜:笔者认为,妈妈给女儿1200元生活费,遭女儿怼,也不全是女儿的错。如果一味批评和指责女儿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也是不对的,不公平的。因为,生活费水涨船高,不断看涨,不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而是时代的原因,社会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整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可以说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在杭州这样的一线城市读书,1200元生活费,确实不够用,必须省着点花,这是事实,必须承认。再加上物价上涨因素,现在的1200元实际购买力有多少,可想而知!所以,我们不要一味指责大学生追求奢侈生活、过度消费,而要重点思考如何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解决生活费不足问题。

  首先是贫困大学生要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勤俭节约,学会理财,科学计划,合理开支,保证一日三餐的营养需要,减少人情消费,防止和杜绝一切不合理消费。其次是学校要特别关怀贫困大学生,为他们建卡立档,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和机会,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用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贴补生活费和零用钱。加强食堂管理,保证每天为学生提供营养搭配合理的廉价饭菜,让学生有多种选择。同时向他们提供可靠的校外兼职信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适当兼职。再次是国家要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政府贴息的助学贷款,主要用于学费和生活费开支,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总之,妈妈给1200元生活费遭女儿怼,不全是女儿的错,板子不应只打在大学生身上,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解决生活费不足的实际问题,渡过难关,顺利完成学业。

  @人民网蒋萌:许多中国家庭常常缺少应有的界限。具体表现是,父母觉得儿女永远是孩子,要为孩子包办各种事情,包括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全额供给学费与生活费,毕业又帮着找工作,帮着买房买车,儿女找不到对象,父母成天上相亲角转悠,儿女生了第三代,又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负责带。一些成年儿女一方面觉得父母的所有钱物都该归儿女,享受父母的照顾心安理得,管父母要钱毫不脸红;另一方面又想获得"独立自由",对父母的说教与叨唠十分反感,可一遇到问题,还得回家找爹妈。说白了,这是父母与子女没有将对方视为"独立的人",在"爱"的名义下相互不设基本界限。必须指出,成年子女有成年子女的生活,成年子女要为自己的人生与选择负责,包括人格独立、行为独立、经济独立皆是如此。父母不是不可以帮衬成年子女,但不能像照料襁褓中的婴儿那样把成年儿女惯成"长不大的孩子"。就大学生生活费而言,即便父母有一定经济能力,也不是子女想要多少,父母就得给多少。父母在该给儿女"断奶"、让其自立时不能踌躇,儿女也别一边要自由一边要啃老。

  @长江网陈杏:大学生这个群体有劳动能力却没有固定收入,家庭情况不一。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在日常上课之余进行兼职,既贴补自己的生活所需费用,又锻炼了自己的劳动能力,培养了独立自主的意识,为提前进入社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依然会有很多像话题中所说的这种大学生,把父母当成"提款机",丝毫不考虑自己所花的钱是父母通过辛辛苦苦的努力工作挣来的。刚刚走出学习高压下的紧张氛围,大学校园展现给学生们的是色彩斑斓,精彩纷呈的景象,物欲的冲击和攀比的氛围都会滋生大学生的虚荣心,生活费"紧张"的背后往往是扭曲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在作祟。

  之所以会有这种观念上的差距,和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不应娇惯溺爱。家长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家长正确确引导孩子对于金钱和物质的态度以及培树艰苦朴素的家风更是至关重要。

  学校以及整合社会的正面引导和教育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大学生"校园贷等事件无一不暴露了一些学校在学生心理建设,价值观培养,求职引导等方面的缺失,学校应加强对于在校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更加贴合实际求职目标。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不论生活费数目的多少,家长总是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然而比金钱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有能力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用心灵的"富养"培育孩子,使其成为有能力,能担当的社会人。

  @福建日报吴小莞:现在物价贵,大学生的生活费也水涨船高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我觉得大学时代孩子们都成年了,不能再单一地依靠家里给钱。我的大学生涯,所有的生活费都是自己打工赚的,我做过促销员、文员、酒店餐饮主管,做过各类家教,教画画、教英文,还教过一个韩国老板中文。这段宝贵的历练不仅让我生活自给,还让我勇敢地走出了与社会接轨的第一步。当我拿着打工赚的钱给自己的餐卡充值,甚至后来还买了一部不贵的老人机送给爸爸时,我才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一样的大学生涯,不一样的细节体验,回忆青春,满满都是美好。

  【参考解析】

  大学生活费到底多少为宜,我想这是一个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问题,究竟给子女多少生活费算合适,并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消费行为,每个时代的消费观念,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每个地方的消费水平,是不一样的,无法进行比较。

  不过,当今大学生消费观念非常强,也很容易滋生攀比心理。当生活费和"攀比"邪风绑在一起,那生活费就不再是一个数字,再多的生活费也不够花,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区分哪些是合理消费,哪些是非合理消费,不可无限制的满足物质要求。要知道你现在的所有花费都是来自父母的辛勤劳作。

  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生活费不够花,可以考虑勤工俭学,或者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而不是一味的像家人施加压力,从而满足自己的私欲,其实,面对生活费问题,当我们真的去尝试多元疏解时,就会发现,钱多钱少真的不重要,消费只是生活的附属品而已,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趣味,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生活品质,正确价值观的回归也就是自然而然之事。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