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高校“共享宿舍”还需加强安全管理
【相关背景】
今年6月,成都双流率先启动"空港旅游共享之旅",以"高校+双创+旅游"的模式"联姻",整合和利用区域各类闲置资源。宋欣荣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大四学生,暑假来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实习。一不小心,他成了我国首个入住"共享宿舍"的旅客。在成都住了18天,他的住宿费仅花费425元。(8月14日《华西都市报》)
【各方言论】
@广州日报夏凡:对于公众来说,好处就更多了。暑期是大学生实习、职场新人入职的"旺季",很多人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城市,此时如果有一个便宜的宿舍,与原本的校园生活无缝对接或短暂过渡,这确实是个福利。就像西南民族大学提供的"共享宿舍",有人住18天仅花费425元,平均每天不到24 元,还能"共享"学校食堂、图书馆等资源,这样的体验想想都"巴适"。
应该说,"共享宿舍"不是新玩意。以前就不乏大学生私自把宿舍"共享"出去,赚点外快,但此举有违校规,风险也不可小觑。如今西南民族大学积极开放资源,与旅游"联姻",既给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机会,又对接公安、消防部门,通过住宿人员登记系统、退房系统、消防安检措施等加强管理,各方共赢,值得点赞。
其实校园资源很丰富,除了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场馆,有些会议室、实验设备、教室等也不妨更多地盘活,让资源利用最大化。当然,学校对此要结合自身实际,要创新管理,要把创收用好……不管怎样,"共享宿舍"式的尝试不妨更多些。
@新京报燕农:大学校园要不要对外开放,近年来争议颇多。在一些学校管理者看来,校园开放之后将导致校内秩序受到冲击,并且会附带安全、维护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是以,主动全面开放的并不多。而就校园之外的社会声音来说,公共资源理应姓"公",开放是一种应然。
理论上讲,大学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首先应该融入周边社区;大学对外开放,首先是对周边社会表示出热忱的开放度,从而在开放中让大学的文化底蕴与市民的文化需求相互动,形成一个区域文化共长的范式。这是大学的功能趣旨所在。同时,与国外的很多大学"散落"在街区内不同,国内许多大学习惯了 "自成门户"的风格,不免存在假期中部分资源闲置的问题。所以,比较理想的是鼓励"符合开放条件"的高校适当开放。
从这个角度看,成都这所高校推出"共享宿舍",把文史馆、食堂和体育场馆等资源一并对外开放,值得肯定。然而,由于高校对外开放缺乏系统性政策,"共享宿舍"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资金管理、收费标准、校园安全等。
所以,符合开放条件的大学怎样向社会开放,应该有系统性的鼓励政策,尤其是涉及管理、维护、维修等等费用,是允许学校通过公开的成本核算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还是由学校单列经费予以补偿,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引。这是"共享宿舍"给我们提出来的新问题。
@光明网宋潇:这样的共享宿舍,真的安全或者合适吗?首先,共享宿舍,实际上就是一种租赁的变体,就是高校开放闲置的资源赚钱,而对于共享理论的本质,相信许多人已经了熟于心,这方面就不赘述。但对于其是否安全的质疑,必须给开放宿舍的学校提个醒:在相关安保设施未到位,或者说学生的教学资源还没有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共享宿舍只会让外人跟学生"争地",而不是互惠互利。反之,如果学校能够保证暑假期间的校园秩序不受影响,师生生活不受干扰,那么这样的共享宿舍,就是一种多赢。
其次,在社会普遍房租和物价较高的情况下,开放高校的闲置宿舍,不失为调节市场失衡的良好举措。只是,开放的前提,仍然是以闲置的资源为他人提供便利,而不是只顾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很多高校都曾发生过外来人士进校园,导致学生生活受到干扰的例子,由于生活习惯不同,且不受校园规章制度的约束,这些"外来人士"很容易就成为校园秩序的干扰因子。换句话说,如果共享宿舍无法考虑校园的安全因素,很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暑假期间留校的大学生,笔者对这样的共享宿舍,其实还是持开放态度。因为,很多高校的校园设施在暑假期间都得不到利用,与其让它们沾上灰尘,还不如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大学的开放,本身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只是共享宿舍,包括校园当中的体育设施、食堂等设施都可以共享。虽然不可否认一系列开放,会给师生生活带来一些不方便,但这毕竟涉及学校的管理问题,如果能够妥善地兼顾好师生和外来人士的权益问题,加强安全管理的力度,那么这样的共享宿舍不妨多多益善。
所以,从现实情况出发,共享宿舍的意义远大于对它的争议。更重要的是,高校不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与整个社会联结在一起的共同体。因此,向社会开放更多的资源,至少能够展示高校主动造福社会的一种姿态,如果学生对此没有意见,学校又能在维护好校园秩序的基础上创收,吸引更多的人才入驻,又何乐而不为呢?
@深圳晚报温琼:高校开放宿舍为"共享宿舍"的举止,暂且不论成效如何,都值得为之点赞,因为一旦开放势必要增加学校的人力和管理成本。从这个角度说,高校开放宿舍为"共享宿舍"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意识。
高校需要以教学功能为主,但并非不能跟社区进行功能融合。其实高校校园也不可能完全避免校外人员进入,这方面应以高校实际情况及实际需要为主,机动调整。"共享宿舍"很好体现了这一点,它所占用的空间是闲置宿舍,不会给学生造成来回换宿舍搬东西的负担;此外,它运营的时间是暑期,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对教学秩序的影响。当然,随着今后运营和管理模式的成熟,它的运营时间或更为持久。
高校不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而应和当地紧密融合。高校资源很丰富,除了宿舍和食堂外,还有图书馆、实验室的设备等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对外共享与开放,取得的社会效益将更大,也会有力体现一所高校"有容乃大"的特质。
高校"共享宿舍",堪称是高校资源对外开放的一次积极尝试。对于对外开放问题,与其一味防范,不如在"育"和"融"上面多花些心思,采取生动有效的措施,让开放更为持久和有效,以此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共赢。
@东南网:最早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是遍布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继共享单车之后,共享经济越来越火,各行各业开始了"奇葩说",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房纷纷兴起。学校本是莘莘学子的"象牙塔",如今"共享宿舍"也横空出世,展现了共享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助于解决资源紧缺和城市管理等难题。
双流在四川省率先启动"空港旅游共享之旅",以高校为切入点,盘活优势资源、实施多方共治,改变了游客旅行体验的同时,也推动了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和创新创业发展升级。共享宿舍是高校对外开放的一个开始,也是颇具吸引力的亮点,为成都旅游发展、文化宣传、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氛围。
但是共享宿舍不同于共享单车,高校更应该注重安全保障。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租客们,学校需要加强安全防范。对于供给方,高校要整合线下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体验。安全无小事,共享宿舍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供共享宿舍的高校,要加强高校宿舍巡查机制,不定期查岗查纪律,定期开展消毒和消防检查,确保宿舍安全和卫生。同时,建立共享宿舍用户信息管理机制,一方面加强宿舍用户线上线下的信息保护;另一方面,加强用户信息监管,面对来自不同地方的用户,对信息进行验证和检查,确保学生和用户的安全。
【参考解析】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睡舱……共享经济大潮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就连看似和共享经济毫不沾边的小小马扎,也成了了共享经济的一分子,而高校"共享宿舍"的出现,让共享家族又添一名新成员。
不过,相较于"共享"话题,成都高校"共享宿舍"的举止可能更加击中的是高校资源对外开放的问题。高校对外开放一直是舆论的热议话题。高校资源很丰富,如何答好"开放"这道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必须面对的诘问。
当然,像其他"共享经济"一样,在开启"共享宿舍"之前,还要考虑规则的制定,要警惕打着"共享"的名义,实则重复搭建,浪费资源的问题。说实话,此番,高校向社会的敞开怀抱,至少能够彰显出高校感恩社会、造福社会的姿态,如果能事先做好民主调研,并保障校园正常秩序,做好应急预案,学校又能得到可观的创收,吸引更多善意的目光和关注,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