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公职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73)

来源: 2017-10-15 15:55

  1.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影响最大的两家,而儒家和道家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论语》、《老子》分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把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源头抓住了,就比较容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还可以避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单向理解,易于进行儒、道两家思想的比较。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就要读懂《论语》和《老子》

  B.《论语》和《老子》对中国的政治产生了广泛和深远影响

  C.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经典的原著是《论语》和《老子》

  D.熟读《论语》和《老子》,就能为传播中国文化打好基础

  2.其实对于人生、道德、审美以及社会的解释,并无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提出问题的冲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这种历史需求的,便是所谓的"恰当学术"。你可以嘲笑胡适浅薄,称其提倡的实验主义颇为浅陋,甚至不如学衡派所推销的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精细,但没用,后者就是不如前者适合那个时代中国人的趣味。

  以上文字是在阐述:(  )

  A.现实与理论的关系

  B.实验主义与新人文主义的关系

  C.时代与学术的关系

  D.人生、道德、审美与社会的关系

  3.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所谓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众,即群体能产生压力,使人们的思想在压力下趋于一致。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  )。

  A.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群体应当更为强调人的个性

  B.个体对群体越信任,个体的行为就越容易趋向群体行为

  C.从众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是消极的效应

  D.个体从众达到一致或是被迫服从,或是自愿接受

  4.学术著述必须得有注释,而注释也是力求克服主观性。努力追求学术见解的公允性、合理性、可被接受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本身也是正文论证部分所展开的学术对话的附随性表现。但有必要认识到的是,注释的规范要求不是独立的,也不仅仅只是一套技术,而是与学术论证的规范要求相一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学术论著要体现出客观性

  B.学术论著注释要克服主观性

  C.论著注释必须符合学术规范

  D.学术论著正文与注释同等重要

  5. 改革不会让所有人一夜之间都分到足够大的"蛋糕",但凝聚社会共识的改革,必定将郑重回应人们对于"玻璃屋子"里切"蛋糕"的热切企盼。"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在努力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做好乃至做美的同时,执起闪耀着公平正义光辉的改革"餐刀",才能让每一个为发展倾注了心血与汗水的人们,面带笑容地端起自已应得的一份,真正品尝到劳动的甘美与生活的甜蜜。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改革必须凝聚社会共识才能进行

  B.秉持公平正义才能使改革真正惠及民生

  C.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分到足够大的"蛋糕"

  D.既要把发展的"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匀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