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公职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56)2

来源: 2017-10-19 10:50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文段通过将乌托邦作品与反乌托邦作品进行对比,着重突出反乌托邦作品的主题、内容与之存在差异,故阐述的主体是反乌托邦作品,确定答案为B。

  2.答案:D

  解析: 文段的重点是转折词"而"后面的句子,即常春藤联盟在与不断发展的世界震荡磨合,D项是其同义替换。A、B两项是磨合的具体例子,非文段主旨所在。C项偏离主题,文段的论述主体是常春藤联盟,而非美式教育,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D.

  3.答案:D

  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材料通过了两个设问表达的主题"旅行是什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看似没有刻意考求"。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重点:虽然德波顿在书中看似没有直接提出,可是读者读完书后,却都会得出答案。最后用"破折号"具体解释了答案是什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见德波顿的书给了读者精神上的沉醉与享受。D项表述正确。

  A项的"模糊不清",C项的"没有解答"明显与原文不符,所以不选;B项"淡然无为"材料中并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B

  解析: 原文中明显用"同时"引导的并列结构,第一方面说政府,第二方面说公民,因此概括这两个方面只能选B。

  5.答案:C

  解析:原文蜡烛和香烟都烧毁了自己,但他们烧毁自己造成的结果却是截然不同的,故事通过对比,赞成的显然是蜡照亮别人的行为,而非香烟损害别人的行为,故答案选C。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