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7年公考申论热点:慎终追远,培厚精神文化土壤

来源: 2017-10-26 20:20

 在对亲人的怀念中,人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认真省思人生的意义

  这个清明,去了江南的一处墓园,挥别至亲。

  春和景明,油菜花在田野间欢然舞蹈,垂柳羞怯地拂过初暖的河水,一簇簇郁金香被阳光打得金灿灿的,更有孩子们荡着秋千、划着小船的笑声泠泠飘向耳边……没有一丝阴郁气息,幕天席地扑面而来的,都是活泼泼的生命气象。如同一位作家优美的描述,"死亡与生命美丽地融合和交流,就像森林与草原、平地与高山、溪流与星星……"

  顿时彻悟先人设立清明节的深意:在生命最蓬勃的时节,慎终追远、祭奠先人,会更透彻地体会秋落春生、生生不息。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人们挣脱了冬天厚重的束缚,举家郊游。杂花生树、烟柳缠绵,给祖先敬上一炷香,在阳光下插柳、拔河、荡秋千、踢足球,所谓天人合一,此之谓也!未知生焉知死,所以视死如生,生死相依--这是多么智慧的中国哲学,多么丰盈的中国气派!

  为什么先哲认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至亲的离去,痛彻肺腑,必是最能触动生者心弦的重大事件。在对亲人的怀念中,人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轨迹。天人永隔,给了生者承担家族责任与社会责任的道德勇气;有助于认真省思人生的意义,挣脱名缰利锁,不为无益之事。更何况,每一次清明的追祭,也是一次家族的团聚。众目睽睽,亲情交融,你曾经对逝者的承诺,会被一次次点醒;你的光荣与梦想,会被一次次夯实--人生向上的动力,家国天下的逻辑,社会秩序的安排,便这样薪火相传于清明之季、生死之交。

  正因此,清明之际浏览这样的新闻报道,便令人颇感欣慰:河南洛阳档案局面向全市征集家谱,捐赠者将获收藏证书,方便后人认祖归宗,发扬其人文价值;浙江瑞安启动家风家训口述历史项目,为个人与家庭立言立德,更将对"家"的认识上升至"家庭、家族、家乡、家国"层面;陕西最大的山东移民村谭家村举办清明节暨关中山东移民家谱文化展活动,碰鸡蛋、吃大饼、荡秋千、展家谱,主题便是"记忆·传承",为的是不忘根本……不忘根本,才能有所敬畏。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安靖,必先修身齐家。现实中,民间口述史风习渐盛,不少老人也在静心撰写或口述家史,其意义之大未可限量。家国家国,有了家的向心力,就能不断激发国的凝聚力。

  城镇化大潮呼啸而至,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文地理、道德教化面临挑战。今日之中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数千年形成的地域家族约规均在被解构,而城镇化带来的系列难题,在中国呈现得更为突出和棘手。事实上,人们更常关注土地抛荒、农民高龄化、谁来种粮等农村经济困境,却容易忽略因城镇化带来的相关社会管理难题与深层人文困境。村庄空心、老人空巢、儿童留守,使一些地方成了文化教育、行政管理和社会治安的薄弱点。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工,不仅飘离了亲情的温暖,也远离了家族的规制。处身这样的时代,或许更需借重先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智慧,努力培厚家庭伦理、精神文化的土壤,进而促进社会风气的向好向善。

  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祭祖寻根,如饮水思源,更能清心明志、昭穆秩序,于社会发展进步大有裨益。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