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在保障学生平等权益方面明确规定要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但现实中,以实验班和普通班、尖子班和基础班等方式变相区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情况依然存在。(1月23日 《中国青年报》)
其实所谓的变相"重点班"之所以让家长"眼红",只因为这种班级拥有比其余班级更加雄厚的师资力量,本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规定,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可是教师有教龄和经验的区别,有水平高低的比较,而这些评判标准多来自成绩这把"尺子"。当老师被分为三六九等,学校为了获得较高的升学率,加上一些家长对分班的要求,学校便将班级分出了等级,这样显然是有悖于相关政策,这对一些教师也是不公平的。众所周知,一些教师学富五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能力,却没对学生进行施压,可能学生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从长远看,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有利,可是这样的教师不会得到学校、家长的认同。
我们也不妨思考下,所谓的"好学生"配对"好老师",这样的划分明显过于草率,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毕竟教育是一个复杂丰富的生命历练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减乘除法。当然,教育不均衡分布的情况各地都有,但是政府、教育局、人社局等部门应该不断刺激教师队伍的积极性,打破一些地方不公平的教育现象,特别是针对一些相对偏远的县城,要千方百计保障这些地方教育的公平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