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偷爷爷的钱被判刑”究竟冤不冤枉

来源: 2018-01-28 23:10

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近日,广西柳州市柳江区法院对一起盗窃案进行宣判,小偷被判处5个月徒刑。让人意外的是,犯下盗窃案的覃某盗窃的对象是自己的爷爷。去年8月中旬,覃某趁爷爷不在家,进入其房间,翻找出存放在床下的1万元钱,并将其中的5000元拿走,用来购买手机及吃喝玩乐。(1月7日《南国早报》)

法院在判处的时候,给出了这样的提醒:注意,"偷自家的钱"也是偷。这种说法无疑是十分新颖的,也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因此,一些网友认为,孙子被判刑很冤枉,他没有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

"偷自家的钱不算偷",其实是一种潜规则。百姓是这样认识的,警方也是这样办理的。想起曾经看过的两则新闻:

某地一位市民,发现自己家中的2万元不翼而飞,同时丢失的还有金银首饰。于是,赶紧报警了。警方最终锁定的犯罪嫌疑人,是这户市民的20岁的儿子,他把钱盗窃走玩游戏了。考虑到小偷是报警人的儿子,警方只是进行了训导和教育。某地一个小偷,盗窃了1万元,结果在其他地方再次行窃的时候被抓获。警方发现这1万元盗窃的是"哥哥家的钱",在处罚的时候,也没有针对这1万元进行追究。

那么,盗窃"自己家的钱",盗窃"亲属家的钱",究竟属于什么样的性质呢?其实,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都属于盗窃行为,因为亲属的权益是需要得到维护的,你盗窃的是"他人的钱财"。就像报道中提及的这个小偷一样,他盗窃的是"爷爷的钱财","爷爷的钱财"属于爷爷,而不属于孙子,爷爷拥有的财产权需要法律维护。

这起案件的判决,还因为"爷爷大义灭亲",是爷爷主动要求依法办理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孙子幡然醒悟,脱胎换骨,好好做人。问题是,现实社会之下,有多少如此理智的爷爷呢?

法治社会,"盗窃爷爷的钱"不应被法律所容忍。这需要司法部门形成"偷自家钱也是偷"的执法理念,法律面前要做到毫不通融,法律不该在亲情面前成为弹簧。"偷爷爷的钱被判刑"究竟冤不冤枉?既然有法可依就不冤枉。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