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年度账单刷屏,却因这行小字连夜认错。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月4日电 ,支付宝一年一度的用户"年度个人账单"3日又刷屏了。不过有关账单中"服务协议"默认选项允许支付宝收集用户信息包括在第三方保存的信息,将支付宝年度账单推向一个争议的高潮。对此,蚂蚁金服3日晚间发给记者的声明称,这件事,肯定是错了。事件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误解,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移动支付平台推出年度账单,可以让消费者对一年的消费情况进行总结,更加一目了然,以便做到心中有数,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今后的支出计划。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应该算是商家推出的一项"增值服务",可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美誉度。
更有趣的是,支付宝在给出账单的同时,还推出了预测用户2018年"我的年度关键词"等功能。虽然此举娱乐的成分更大一点,却由于其趣味性很强,与其他人容易形成互动,具有极强的传播性和互动性,迅速形成刷屏甚至病毒式传播,在让用户在娱乐和调侃的同时,也无意中成为了支付宝的义务宣传员,收到了多少广告费都买不来的传播效果,可谓是相当的精明。
只可惜,太过精明了不见得全是好事,很容易适得其反、聪明反被聪明误。支付宝个人年度账单首页有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且已帮你选择好了"同意",不细心的用户很可能一路点下来,不知不觉中就入了套路。类似的用缩小字体、模糊颜色等方式来糊弄消费者的做法,之前在某些商家的促销宣传单页中常能见到,没想到财大气粗、大名鼎鼎的移动支付的两大龙头之一,竟然也不能免俗。可见,"浓眉大眼"的家伙也可能"叛变",消费者一定要擦亮双眼,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由此折射出当今消费领域乃至整个社会诚信缺失、投机心态之严重,令人悲哀。
实际上,支付宝此举,还不只是"错了",而是涉嫌欺诈甚至违法。消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消法颁布实施20年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消法赋予消费者的9项权利中,反映维护最差的权益就是"知情权"。故意用特别小的字体试图蒙混过关,是否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呢?
单纯从营销角度看,支付宝好像是"成功"的--迅速引爆舆论,招徕到无数眼球,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稀里糊涂就范的"同意"用户。而从道德和法律上来看,却将自己的档次降低了无数个层级,得不偿失。监管部门对其涉嫌违规违法的行为,应及时介入、依法查处,不能助长这种自作聪明的歪风邪气。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