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二线城市人才争夺战:户口住房和补贴足够留住人才吗(2)

来源: 2018-01-30 21:23

自2月打出"五年留下百万大学生"口号后,武汉几乎每月都有政策出台。现在,武汉已经放宽落户制度,大学生几乎可以"零门槛"落户,并将推行"社区公共户""人才住房券"等制度。而且武汉市大学生在就读期间就可以个人名义缴存公积金。武汉一所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士透露,有尚未毕业的学生前来询问,集体户口如何购房。

8月8日,武汉开发区、洪山区、新洲区、东湖高新区共275套人才公寓住房首次集体交付。陈一新公开表示,五年内将建设2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满足20万人的租住需求。

要想入住人才公寓,大学毕业生可以在网上递交申请,市招才局负责审批,各区提供房源。目前,开发区有1463套人才公寓可以"拎包入住",并配有食堂、羽毛球场等设施。汉阳区政府则通过补贴方式提供人才公寓,准备留在武汉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也可入住。

"五年留住百万大学生,一年要留住20万。武汉有13个区,平均每个区要留住万余名大学生",开发区一位官员这样计算,各区为此也展开竞争。

与东湖高新区相比,开发区在高校数量以及大学生人数上不占优势。为此,后者不但在武汉各高校进行宣讲,组织大学生走进开发区加深了解,同时还前往北大、清华等高校开展人才工作。江夏区则召集高校就业负责人开会,咨询教师意见探讨如何留住大学生。

这一系列动作似乎已经发挥了作用。

武汉人社局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超过5.2万人,较去年全年的1.8万人增加2.9倍,较去年同期的1.4万人增加3.7倍。

二线城市的人才争夺战

加入人才争夺的不独武汉。

长沙市提出五年吸引100万人才。西安与沈阳则分别表示要"五年投入38亿,引才育才100万"和"五年吸引70万大学生"。

目前,长沙和成都已取消对于高校毕业生毕业年限的要求,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凭有效证件即可落户。成都今年提出"蓉漂"计划,为前来成都找工作的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

二线城市纷纷开始争取人才,来自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求。

以往二线城市可以通过建造工业园或新城建设拉动投资,但已经出现了工业园空置的现象,投资驱动发展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各城市纷纷意识到,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在大城市人口调控的政策环境中,落户愈加艰难。为吸引人才和大学生,各省会城市吸引人才的手段雷同,均涉及落户、租房购房、补贴等方面。尤其在购房方面放宽限制,对于符合标准的人才,各地甚至都提出购房补助等优惠政策。

武汉市称,将争取让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子。沈阳面向在本市创业、就业的大学生表示:购房契税全补贴,首次买房最高可以补6万元。

在二线城市的影响下,一些三四线城市也坐不住了。

四川宜宾表示,可为高端人才最高提供20万元安家补助,力争到2020年要新建成院士工作站10个以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10个以上、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20个以上。而符合山东淄博引进条件的人才,博士研究生给予安家补贴20万元,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4000元生活补贴;"双50强"企业硕士研究生3年内给予每人每月2000元生活补贴。

2017年10月,武汉在全国率先出台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6万元、博士8万元。对此,何裕生解释,这只是一个"指导价",并非硬性规定。武汉已经认识到,即便解决户口、住宿等问题,但从长远看,留住大学生还需要收入做保障。他介绍,武汉计划把一些关键岗位、高薪岗位拿出来留住人才。

然而,一位大学毕业生告诉《财经》记者,本科生5万元的"最低工资"除以12个月,拿到手的其实也不多。他毕业于武汉一所"双一流"高校。2011年大学毕业时,班里30名同学中只有两人选择留在武汉,其中一人是本地人,另外一个就是他。

当时这名毕业生被武汉光谷的创业政策吸引,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期间,曾短暂离开武汉前往北京工作,但因为房价等原因最终还是回到武汉。

拿什么留住人才

"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能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是好事。"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陆铭指出,不过从中长期来看,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城市应该先有产业还是人才?

在陆铭看来,在一个国家内部,主要决定人口分布的是产业,人跟随产业走。以IT产业为例,目前形成了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几个中心,如果一个大学生找工作,在没有任何政府干预的情况下,极可能去以上四个城市,因为那里已经形成产业集聚。

上述那位留在武汉的毕业生也表示,武汉的互联网企业提供的薪水最多能达到一线城市七成至八成,其他传统行业的工资待遇更低。虽然这意味着互联网企业如果落户武汉,其劳动力成本、试错成本都比一线城市低,但很多名校毕业生还是倾向于去一线城市就业。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武汉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校招的需求不多,有些为了配合政策,还是走进大学进行招聘。一家武汉互联网企业负责人表示,武汉本地企业待遇低,是造成人才流失和制约创新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普遍的情况是,大城市创业活力强。中国也是如此,北京深圳创业活跃,二三线城市的劣势在于城市规模。

陆铭提醒,二三线城市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上、更多从制度上考虑如何焕发民营企业活力,然后让企业寻找人才。

以美国、日本或者欧洲等国家的经验来看,某些城市会基于当地产业出台相应政策。因此,二线城市最应该考虑的是,发展什么产业能够成为城市的竞争力,并且与北上广深形成错位竞争。当产业集聚形成,人才自然会来。如果在劳动力流动存在障碍的情况下,不断通过补贴吸引人才。一旦后续产业无法发展,补贴恐怕难以持续。

地方政府更需要做的是,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配套的政策和解决措施,以及改善公共服务。如果城市将更多的人才引到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行业,改善医疗和教育水平,也能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