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坐了几次公交车,看到为老弱病残让座的现象比比皆是,甚感欣慰。与多年以前相比,公民的道德素质明显提升,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蔚然成风。然而,在欣慰之余,我的心里也不免增添了几分担忧。因为,一些善行在实际工作中却遭受了冷遇之尴尬。
倡导好人好事,无可厚非,但受助者不懂得感恩,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就以让座来说吧,这是一种关爱弱势群体的善良之举、礼貌之行,也是公民道德素质的基本体现,我们理应提倡和点赞。话又说回来了,就我们国家目前的法律而言,让不让座并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保留有让或不让的权利,我们不能把让座视为他人应尽的义务。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把别人的让座看作"理所当然",接受了别人的礼让后,一屁股蹲在车座上,连"谢谢"两个字都懒于出口;更有甚者,坐享其成、面无表情,吝啬得连个笑脸都没有,好像别人欠他(她)东西似的,不知感激、感恩的样子,着实毁人心情。
人要有爱心,更应懂得感恩。虽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但是,得人花香也应报之谢意。人们在做好事、有善举的时候,发之于情出乎于心,不为名不为利,但至少也要图个心情舒坦吧?当善行的"热脸"遭遇了他人的"冷屁股",谁还愿意再去做好事呢?人心一旦凉了,做善事、做好事自然就失去了积极性。所以说,每一个人都要做一个懂得知恩感恩的人,别让一时的失礼破坏了别人对你关爱的心情,一定要热情肯定善行善举的积极意义,让善行的正能量充满全社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