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进入了最艰难的攻坚阶段。不仅要在几年内实现7000万人摆脱贫困这一宏伟目标,更重要的是让贫困不再发生、不再重复。在农村地区,后一个目标特别有赖于教育功能发挥关键作用。俗话说,"扶贫先扶志",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赋予"贫二代"更完善的知识储备,更加独立自主昂扬上进的意志品质,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承",真正脱离贫困。
马云观察到,农村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是:"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小学空在那儿,只有十几个学生,一两个老师,教五六个年级"。不仅如此,离家远也成为农村教育不可忽视的现状。"冰花男孩"王福满只是偶然间成为网红,而比他离学校更远、路途更艰苦的乡村孩子,又何止百万?根据《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报告》(2016)显示,农村小学生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5.4公里,而农村初中生平均单程上学距离为17.5公里,很多农村学生每天上学往返要用去4-5个小时。
然而,并校的水准有高有低,低水准的并校只能减少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时间成本,并不能提升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生活也没有与原生贫困脱离,思想上和精神上都很难摆脱贫困的影响。只有真正实现集中、免费、食宿全包的标准化教育,才能通过教育摆脱贫困。
应该看到的是,国家教育部一直在大力推广并校,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并为之投入巨款。但无论从覆盖面受益面和实际效果看,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农村地区环境,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其工程的艰巨性,绝非政府一家可以承担,而需要全社会,尤其是企业家们的介入,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