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标准表述】
电梯养老保险是对电梯进行风险管理,是运用保险机制创新电梯社会综合治理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然而,它不是万能险,不是投保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
一、重大突破
(一)这是在杭州拱墅区政府引导下,联合保险公司全国首创的新险种;
1、电梯的维保费用可以通过保险费用转化。
物业维修基金还没有用完的小区,虽可动用基金这笔钱,但又存在支取程序复杂、余额短缺不足等问题。
电梯养老保险的推出,则可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肯定会严格监督维修单位、管理单位将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做到位。乘梯人也多了一份安全保障。
住宅小区出现电梯伤人事故,往往很难分清责任,推诿扯皮事件较多,有了电梯养老保险,电梯使用人的伤害就可以由保险来买单,这其实也是一种责任归位。
(四)在我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早就有"国家鼓励投保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的条款。
二、"电梯养老保险"不是万能险,不是投保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
(二)保险保障的事件发生概率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险种的赔付及发展,如赔付过高,保险公司难以承担和接续;保费过高,业主不能达成一致。
对策:
(二)加强电梯乘坐者的安全意识也很有必要。
电梯安全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重大社会课题,期望一个商业保险就能消除电梯事故不太现实,根本之途在于加强城市电梯生产、安装、维护、检测等质量监管,这才是保证电梯安全的根本。只有质量过硬、安防明确,监管有力,安全意识全面到位,才能确保安全责任不"过期",电梯安全不"失控"。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