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公考申论热点:北京人口负增长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11月22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常住人口规模比2016年减少2.2万人,自1997年来首次实现负增长。此外,北京市老龄化问题不可小视。
申论热点独家模拟预测题及详细解析
【模拟预测题】
【近两年来,北京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74万人,年均下降3%左右。请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北京城六区人口去哪儿了呢?
2015年公布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到2020年,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了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是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地和新增首都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规划》则提到,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
目前,城六区人口的疏解,正通过功能和产业的转移进行。2017年年底,北京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套班子”率先搬至通州,第二批为北京市纪委、市监察委、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这将带动40万人从城区向外疏解。
另外,城六区通过商品交易市场的疏解、工业企业的调整退出、高校外迁、棚改、腾退简易楼等措施,向外疏解人口。
目前,人口布局进一步优化,2017年郊区十区常住人口为961.9万人,比2015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
不过城市发展新区,也存在人口上限。通州区规定,2020年人口将不超过160万,2017年底其常住人口为150.8万人,未来三年只有不到10万人的增长空间;房山区2020年的人口上限为130万,未来还有15万左右的增长空间;顺义区则在2016年底提出,未来5年将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增长空间还有18万。
雄安新区也是未来北京人口的流入地。2017年6月,在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表示,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
北京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调控?
北京市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齐心在题为《北京为什么要进行人口调控?》的文章中指出,城市人口是城市发展水平和阶段的综合反映,过快无序的增长会对城市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北京的常住人口膨胀了3倍余,从改革开放初的不足900万人增长至近2200万人。特别是2000到2010年间,在常住外来人口快速增加的拉动下,北京市常住人口从1363.6万人增加到1961.9万人。1982年、1991年和2003年,北京市三次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控制指标,都在规划期刚刚过去1/3的时间被突破,这显示出我们对人口增长的估计和应对存在严重不足。
齐心指出,在一定的时期内,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条件所能支持的人口规模是有一定限度的。对于北京这座城市来说,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短缺尤其构成了对城市发展的刚性约束。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1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0。北京市山区面积占62%,平原面积只占38%,而且目前建设用地面积已经占到20%,可开发土地存量已十分有限。据有关研究,到2020年,受主要资源的制约,北京市在理想状况下可以承载的人口仅为1335-1480万人,在尚可接受的情况下可以承载的人口也仅为1480—1750万人。
文章称,当人口过快无序增长导致城市的承载力大大超载时,就会爆发严重的“城市病”。理论上,把人口增长超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而带来严重“城市病”的城市化称为“过度城市化”。国外经验显示,当“过度城市化”出现时,如东京、纽约、伦敦、巴黎等国外大城市,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调控人的政策和措施来缓解人口压力。当人口分散后,城市就会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人口容量会逐渐扩大,人口又开始聚集,如此反复。可见调控人口规模是顺应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