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之如何在材料中找答案
第一招;分析材料逻辑
部分隐形答案要点不会直接在材料里提及,而需要考生对比分析材料前后交代的意思,从语言意思上找到缺失内容,总结答案要点。比如:请概括流浪救助中心存在的问题。 材料:苏州市教助管理站朱站长说,由于家庭变故,如父母亲离异、父母双方或一方死亡等等,流浪未成年人从小就得不到温暖,缺少关爱,性格悲观、冷漠、孤僻。在接受救助后,他们不愿重返家庭,往往编造虚假姓名或隐匿真实情况。在一些流浪未成年人身上还发现骗取救助、重复救助的现象。流浪未成年人中有一类特殊人员——痴、呆、傻未成年人,他们被遗弃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和主要街道。面对痴、呆、傻未成年人,工作人员无法与他们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很难查明他们的个人信息和家庭情况,只能将其滞留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长期供养。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主要依照《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给流浪未成年人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住所、食物、医疗,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 这一材料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的是流浪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流浪儿童存在的问题给流浪救助中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半部分主要介绍的是流浪救助中心救助的方式。直接读材料,并不能直接发现流浪救助中心有问题。但其实材料的前半部分说的流浪儿童的问题主要在心理方面,后半部分流浪救助中心救助方式主要是生活救助和物质救助,通过对比发现儿童的需求没有被流浪救助中心满足,说明流浪救助中心存在问题:流浪未成年人缺少关爱,性格悲观、冷漠、孤僻,但流浪救助中心以生活救助、物质救助为主,缺少心理疏导。 这一答案要点的得出,主要依托于梳理材料关系,对比材料内容。所以阅读材料要发现答案要点,不能只关注材料有没有直接交代,也要关注材料交代逻辑,发现隐形答案要点。 第二招:提炼案例本质 在申论做题中,一般案例是不能直接作为答案要点的,因为命题人将一个案例安排到材料里,一般是要通过这个案例说明普遍存在的某个观点和思想。所以我们要从案例入手提炼答案要点,需要透过案例的现象,看到案例反映的本质问题。比如:请总结“人性化执法”的内涵。 材料:成都美女交警胡玲在执法过程中连敬13个礼,最终让被执法者带着“满意”接受罚单。视频一经网络曝光,胡玲迅速走红网络,并被冠以“温柔一刀”的美名。 这则材料中的案例,胡玲被冠以“温柔一刀”的美名,这个“温柔”说明了这是人性化执法的一个案例。但是这个案例肯定阐释内涵,而需要通过分析提炼答案。“成都美女交警”这是胡玲的身份,说明人性化执法的主体必须是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说明人性化执法必须发生在执法人员正常的执法过程中;“连敬13个礼”这是胡玲的做法,说明人性化执法的做法主要表现为“柔性”的方式;“最终让被执法者带着‘满意’接受罚单”,这说明人性化执法的结果是让被执法者主动接受处罚。由此通过这个案例总结出“人性化执法”的相关答案要点:人性化执法是执法人员在正常执法过程中,用“柔性”的劝解,最终让被执法人员主动接受处罚的执法方式。 这说明案例往往不能够直接作为答案要点,需要通过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第三招:透析数据结论 数据一般对某种思想和观点的说明,所以看到数据,不能直接用数据做答案,需要透析数据,看到数据反映的核心思想和观点是什么。比如,归纳概括超前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 材料:“B市儿童成长状况数据”的调查显示,3至6岁的孩子七成以上都参加过各种培训班,育儿支出占家庭平均收入的23%,近六成的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投资放在首位。孩子们的周末时间有41%被各类培训班所占据,留给去广场、公园和游乐场的时间仅有9%。对比26.3%的全国平均数据,B市孩子们的周末时间被培训班占据的比例偏高。 一看这段材料,我们肯定知道这一段有答案,有问题。但是数据不能作为答案,需要进行提炼。其中“3至6岁的孩子”属于“学龄前儿童”,而“七成以上”说明绝大多数,因此可以得出问题结论:绝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参加过速成教育培训班。这就是通过数据透析得出答案的过程,用文字替换数据。 申论所有题目坚持答案要点来源于材料。要让答案找对找全,满足要求“全面”的评分,不仅要仔细阅读材料提炼显性答案要点,而且也需要深入分析材料提炼隐性答案要点。中公教育专家希望以上总结对大家概括、提炼材料答案有帮助。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