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一场公务员考试结束过后,考生们都不禁哀叹“世界上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出题人的套路”,觉得每道题目都套路满满,一不小心就掉进这样或那样的试题陷阱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出题人常挖的陷阱。
公务员考试是一场选拔性考试,目的是为了选择最适合此岗位的人,而面对考公上岸情绪日益高涨的考生们,公务员考试只有在笔试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择优,因此出题人“挖陷阱”是必不可少的。不少考生由此发出感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笔者为了帮助大家识破出题人的套路,在这里总结出公考试题上常出现的这么几类陷阱,供大家参考。
一、偷换概念类
这类陷阱通常以偷换主体关键词、偷换时间概念、偷换范围概念等作为干扰选项设置,比如:
①题干中出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而选项会出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项将“难”的概念偷换成“重要”;
②题干中“我国将走向经济中高速发展道路”,而选项变成“我国已经走向经济中高速发展道路”,选项将“将要”偷换成“已经”;
③题干中“维生素E可以清除人体内自由基,抗衰老”,选项中出现“经研究,维生素E可以延缓小白鼠衰老”,选项将维生素E的作用范围从“人”偷换成“小白鼠”……而此类陷阱大多分布在片段阅读、定义判断、逻辑推理这三个模块中。
【陷阱选项】B。本题的主题词“日本文字”与“汉字”,而B项的主题词“日本”,偷换了主题关键词,很多同学错选B项,便是掉入了偷换概念的陷阱里。因此,在做题时一定要将主题关键词给圈注起来,一定要多加注意题干给出的范围及修饰词,防止在选项中偷换成其他概念。
二、无中生有类
命题人常常在干扰选项中设置一个题干资料中未出现的信息,或者将文段信息进行过度引申,没有理解清题干大意的人常常会掉入这个陷阱中。
【陷阱选项】A、B、D。A项与B项在文中没有提及到,排除。D项过度引申,“向西方众多知名大学学习”在文段中并没有充足的依据,错误。很多考生可以一眼排除题干中未提及的选项,但是经常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而选择具有引申意义的选项。因此在做题时一定紧跟题干,摒除自己的主观臆断,火眼金睛识别“无中生有”的陷阱。
三、题目要求迷惑类
命题人很喜欢在题目要求上设置陷阱,将题目要求设置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让没有认真审题的考生,在做题方向就出现错误。另外,还有些题目要求会加设一些限定条件,如“最多”“最少”“至少”等限定条件,一些粗心的考生没有看清这些限定条件就一定会错选。
【陷阱选项】A。很多考生采用代入排除法,发现A项均符合条件,忽略题目要求“最多”导致错选。因此,在做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
【陷阱选项】A、B、C。题干要求是“下列哪项对观点不构成质疑”,则要选择对此观点具有支持作用的或者无关选项,通常考生们会忽略无关选项,这点在此类题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
四、资料误读类
【陷阱设置】很多考生在做资料分析时普遍会慌乱,一是因为考试时间紧迫,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做出更多的题;二是考生不想在资料分析上多浪费时间,因为怕自己一旦深究,就会陷入资料分析的计算中去,浪费更多时间。
因此,出题人会抓住考生这一心理,在题目和资料上设置陷阱,而这种陷阱经常出现在资料分析最后一题综合分析题中。其实题目本身的计算难度并不大,但其迷惑性却不可小觑,原本就心如猫抓的考生草草地一眼扫过资料,此时就非常容易误读资料,抓取错信息,从而选错答案。
所以,要想资料分析拿高分的考生们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和对应的资料内容,千万要小心出题人设置的资料误读类陷阱!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