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北京市及某些省的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申论考试内容,已不再单纯考查考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是同时考查考生对重要理论、大政方针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例如:国家2006年公务员申论试题,通过“突发性公共事件”,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运用;国家2007年公务员申论考试,通过“土地问题”,考查考生对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运用;国家2008年公务员申论考试,通过“怒江水电开发”,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运用;国家2009年公务员申论考试,通过产业结构、粮食生产问题,考查考生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粮食安全的理解和运用。
再如:北京市2006年的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和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分别通过“招商引资”和“文化遗产保护”,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运用;北京市2007年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通过“城市摊贩管理”问题,考查考生对《物权法》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观念的理解和运用;山东、广东、贵州2006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分别通过“证人不愿作证”、“手机垃圾短信”、“无偿献血”,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和运用;山东省2008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通过“感恩”问题,考查考生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理解与运用;江西省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通过“农民工提前返乡”问题,考查考生对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理解和运用。
除通过现实问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国策”的能力外,近两年又开始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与“国策”相关的某些方针政策,便对“国策”的考查更加深入和具体。例如:国家2008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在“给点资料”中,有一个标题独特、位置特殊的资料,叫作“参考文献”,置于全部资料的最后,没有数字序号,其内容是: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录。在这个“摘录”里,除了与考查的“怒江水电开发”相关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发展“国策”外,还包括如何实现这一“国策”的主要指导性原则: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再如:国家2009年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题,除要求考生从有关资料中思考出“粮食安全”这一重要“国策”外,还在资料中提供了有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若干指导性意见和要求。给定资料1第1段的“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胡锦涛),第2段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胡锦涛),第3段的“把握好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材料9第9段的“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种田补贴,另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手段调控好农业物资的价格”,均属此类。
考生应认真思索考现实问题背后相关的重要理论和大政方针;对资料中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报告、讲话、谈话和中央、地方重要文件的主要内容,要注意提炼和整理,“国策”和指导性原则、方针政策,以便于在解答个道试题中,尤其是在文章写作中运用。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