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破解房“两难”之道

来源: 2017-07-04 09:55

截至5月底,不少城市房实际开工率不到三成,原因何在?
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房制度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还有可能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引发更大的社会不满。
上述两个问题中,首要的就是融资。据住建部估算,完成今年1000万套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所需资金至少1.3万亿元。其中,中央、省级和市县政府将承担5000多亿元,剩余的8000亿元要通过融资解决。但截至5月底,不少城市实际开工率不到三成,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融资。
更小范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万科在广州的首个公租房项目万汇楼,投资4824万元,即使扣除其中1500万元的万科"企业公民社会责任"专项经费,按照目前的租金收入扣除管理运营费后的5万元利润计算,投资至少需要57年才可以收回。显然,当其他项目的回报高于这一水平时,公租房就不可能获得融资。
虽然大规模的公租房建设已在路上,但合理的盈利模式仍然没有找到。这就决定了以"租"为主的房模式,从一开始就难以在市场上融资。事实上,公租房现在已经开始变味。重庆最近已经开始允许住满5年的租户可以按照7~8折的市场价格购买。换句话说,公"租"房已经变得越来越像限价房或者经济适用房。
但以售为主的房模式,却大都存在另一个大问题--分配。由于本质上都是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供给住宅,市场价格和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就形成了巨大的寻租空间。目前的解决办法,是通过限定购房者的资格,排除不符合条件的购房者。但在信息不完备和个人财富快速变动的市场环境下,甄别出合适的候选者,不是完全不可能,但代价必定是极为高昂的。
如果说当初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市场价格差异不大时,社会还能容忍一定的寻租,那么在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价格落差愈来愈大的今天,继续靠这种方式转移社会财富,就很难被社会完全容忍了。这也是为什么流行一时的经济适用房,在商品房价格飙升的今天反而日渐式微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以租为主的房(公租房、廉租房)模式今天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难题。
在我国,性住房建设千头万绪,但核心的问题只有两个,第一是融资,第二是分配。
两难:"租"还是"售"?
任何可行的融资方案,都必须建立在该项投资未来收益基础上。房也不例外。没有稳定的回报模式,市场融资就是无源之水。典型的例子就是重庆公租房。根据市政府公布的目标,3年建设4000万平方米,需要至少1000亿元资金。其中,政府投入300亿元,向金融机构融资700亿元。有人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重庆市公租房的月租金水平为每平方米10元,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假定出租率100%,月租金收入为4亿元,年租金收入为48亿元。而700亿元融资,年息约为6%,每年须支付利息42亿元,加上6亿元的维修费用,48亿元租金收入就分文未剩。
纵观现有的四大房模式,以租为主的公租房和廉租房,都不可能创造足够的回报率,因为现在市场的租金,都很难保证收益率大于银行利率,公租房的租金远低于市场租金,就更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有人以上海为样本,假设年租金以5.7%增长,内部收益率可以达到接近6%;如果年租金增长7.1%,投资回报率也可以达到7.1%。但这只能是理论。房作为公共投资的项目,租金的任何上涨(哪怕仅仅是通货膨胀的速度)都必定是非常敏感的。
实践表明,作为房供给的主流模式,如果想通过市场融资,必定是"可售的"--无论是直接出售,还是变相出售。适合条件的房模式只有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两种(共有产权房被视为商品房的一种)。
一直以来,假经济适用房之途,规避土地市场,为特定对象和团体牟利的事件层出不穷。经济适用房不仅没有解决最紧迫的需求,反而成为特定阶层谋利的手段。如果任其蔓延,不仅会冲击房地产市场,导致地方政府收益大规模流失,更有可能引发广泛的不满,使得原本为缓解社会矛盾而设计的房制度,对社会稳定构成更大的威胁。如果说当初经济适用房与商品房市场价格差异不大时,社会还能容忍一定的寻租,那么在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价格落差愈来愈大的今天,继续靠这种方式转移社会财富,就很难被社会完全容忍了。这也是为什么流行一时的经济适用房,在商品房价格飙升的今天反而日渐式微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以租为主的房(公租房、廉租房)模式今天之所以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经济适用房的分配难题。
房政策之所以困难,就在于面对"两难":以"售"为主,虽有利于融资,却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巨额财富的转移;以"租"为主,可以避免财富随产权转移,但也导致"租值耗散",使房无法融资。
这一方案,实际上就是将经济适用房的分配普惠化--既然我们无法公平地分配经济适用房,为什么不能让所有人都有资格分享这一制度的好处?任何"普惠性"制度的前提,必须是"每个人"都可以负担的。否则,政策就只能惠及特定的人群。
举例来讲,假设房的土建造价为1000元/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土地成本)1500元/平方米,贷款利息是5%,住房成本基本上可以控制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包括15年本金、利息、物业管理费等),一套50平方米的住宅,总价为15.5万元。假设每个人每月交200元,雇主交200元作为住宅公积金,一年就是4800元/人。15年以后,每个人的公积金为7.2万元,夫妻俩公积金合计14.4万元。只要再补1万元,就可以获得完整产权。
宏观经济政策:"紧"还是"松"?
任何市场的资金,都不会在所有领域平均分配,而是会首先流向回报率最高的行业。只有当回报率最高的项目填满后,资金才会外溢到回报率次高的项目。因此,要想吸引社会资金,房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回报率,使房投资相对于其他投资更有吸引力;或者增加市场货币供给,使得比房回报率更高的项目满足后,仍有足够的资金流向房。
目前政策一个隐含的预期是,商品房价格降低,会帮助无房者置业,从而解决社会的住房问题。可事实上,靠市场来解决住宅,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的。一个简单的事实是,目前的市场房价再低,大部分居民仍然买不起。商品房满足的更多是投资的需求,真正的居住需求只能依靠房解决。
如前所述,资金需求大、回报率低,是房固有的特点。如果市场银根过紧,资金就会首先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项目。房建设就无法低成本地大规模融资。事实上,近来央行的一系列收紧银根的举措(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影响房的融资成本。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放弃对商品房市场的打压,给投资型需求一个正常的市场渠道,不仅有利于引导资金,减少其他商品涨价的压力,也有利于房市场大规模低成本融资。同时,也对地方政府获得足够的土地收益,偿还地方债务至关重要。因为地方政府配套的5000亿资金中,绝大多数要依赖和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土地财政。打压商品房市场,实际上也在间接打击房。一旦市场房价暴跌,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
市场融资和公平分配并非孤立的问题,它们是房政策相互关联的两个侧面--两个问题必须同时获得解决。无论是以"租"为主的房供给模式,还是以"售"为主的房供给模式,都存在难以回避的制度障碍。"普惠性经济适用房"通过"先租后售",将二者组合起来,就能够有效破解传统模式的"两难"。
按照"先租后售"这种模式,政府的付出(土地和建设成本)并没有增加,但产品的价值显著增加。政府只是把原来被制度所抑制的财富释放出来,从而实现了政府和居民双赢。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