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标准表述】
发展速度的高低,最终得以民生指标来考量。百姓的就业率高,社会机制完善,收入多,物质和文化水平得以提升,此种GDP才有意义,如果是老百姓的腰包不鼓,幸福感不强,GDP再高也没有多少吸引力,李克强强调"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体现政府以提高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说出了百姓的心里话,最受百姓欢迎。
另一方面,数据背后与各地发展水平不相符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中国这些年的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必须看到,发展背后出现了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民生让位于数字、就业让位于增长,数字没有很好地反映民生,增长没有很好地体现就业,导致数字和增长都未能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使老百姓对这样的数字和增长越来越缺乏"感觉",甚至在许多方面啧有烦言。其中,民生问题以及与民生相关的问题是最主要的方面。以居民收入为例,在GDP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和购买力却有所下降,最典型的就是房价,许多普通居民难以承受。又如环境保护,世界第一能源消耗大国的"美誉",已经让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居民长期生活在雾霾之中。再如就业和社会问题,也是与GDP数据不对称的,是无法衡量GDP对居民生活的正面作用与影响的。
[措施]
其一,在增速放缓、确保7.5%左右增长目标的前提下,继续转变产业结构,特别是要加快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最大限度地容纳就业。据专家分析,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能拉动130万乃至150万人就业。
还有,政府应该进一步消除限制劳动力流动的种种障碍,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还要适度抑制过快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真正让利于民,藏富于民,让城乡居民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促进消费、促进生产,形成就业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