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通过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此事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综合分析]
一是帮助全体公民确立共同理想,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从国家发展目标角度概括出来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建设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经济上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越来越和谐,即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价值目标,这个目标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也代表了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
三是通过倡导基本道德规范,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当然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除了强调上述基本规范外,还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但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为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了"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质的规定性,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价值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消除不良社会风气、引领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有着重要影响作用。
一是要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全体公民的整体素质。大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公民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使整个社会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公民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三是要着力建设廉政文化,在整个社会形成扶正祛邪、公平正义之风。官气正则民风清,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及其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是公民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五是要把宣传教育与加强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对人们反映强烈的社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尤其要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必须充分运用舆论、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严格治理和严肃查处,以此保证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