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务员考试2015湖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加快低碳发展的坚实,是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力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等。同时,造成这些问题的来源也十分复杂。
[优势]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机遇期是好的,一方面,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逐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程度不断提升;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破坏和恶化所形成的外部约束力形成了较强的"倒逼"机制。
而且,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形成共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长期努力,推动包括生态文明体制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一定就会实现。
[问题]
客观上讲,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企业占很大比重,不可避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但不可否认,目前的环境问题有不少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是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第一,相关领域制度不健全。这些年来,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仅环保法律法规就多达120余部,环境立法速度居各部门法之首。但有些领域依然存在制度空白、无法可依的情况,如土壤污染防治法、环境损害赔偿法、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法等至今未出台;有些领域虽然有制度,但明显滞后于环保实践,如1987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00年修订后,已经14年没有改动过,对细颗粒物(PM2.5)防治、联防联控等内容没有涉及。
第二,制度衔接不到位。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必须控源头、管过程、重惩处,形成环环相扣、严丝合缝的制度体系。但是,过去我们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整体思维,往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浮起瓢",制度碎片化现象突出,各种规章制度之间缺乏衔接、协调和配合,存在制度盲区。
第三,制度执行不力。在现行体制下,基层环保部门从属于地方政府,不能挺直腰杆独立执法,环境监管难以到位。比如,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保部门迫于当地政府的压力,不得不放行,致使环境影响评价形同虚设。同时,环保部门监管能力不足,与其被赋予的职能和担负的任务严重不相匹配,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制度执行打了折扣。
[对策措施]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指向,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同步,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积极探索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新路径。
首先,要建立科学的决策和责任制度,提高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领导力。
应考虑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加大对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任用干部的依据。要进一步淡化GDP考核,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指挥棒,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牵引和作用。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要的是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还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奖惩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律化、制度化轨道。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执行和管理制度,提高生态文明制度的执行力。
要按照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的生态化调整。要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加强资源环境等部门的执法力量和软硬条件,提高执法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尽快建立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以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产品公平分配原则。通过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护生态环境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促进民间环保组织健康发展。
要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人类自身利益为中心、不顾自然承载力而任意开发利用自然的观念和做法,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落实到行动上和实践中。我们要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对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对企业家进行环境知识启蒙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激励激发企业家的环境慈善之心。与此同时,还要培育公众的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