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局域网与网络工程课堂笔记(1)(1)

来源: 2017-12-26 20:18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标准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局域网的传输媒体  
?局域网的互连  
1.1 概 述  
1.1.1 局域网的普及  
一个微机系统应用于学校、办公楼、工厂、企业等场合,这些系统互连起来,实现系统之间交换数据和共享昂贵的的资源。  
(1)主要包括与其它用户交换报文、共同访问公共文件和数据资源;  
(2)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例如共享大容量存储器和高性能激光打印机等。  
1.1.2 局域网的定义  
在一个小区范围内,将分散的微机系统互连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合同型,便构成了局域网  
(lan)。几点说明:  
(1)局域网终端设备:又称为数据通信设备。主要包括:微机、服务器、终端、外围设备、传感 器(如温度、湿度、安全报警传感器等),数字电话、数字电视发送和接收机以及传真机等。  
当然不是所有的lan都能配置上述设备。  
(2)局域网的地理覆盖一般可达几十公里范围;  
(3)局域网在传输媒体上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100mbps及1000mbps。  
1.1.3 局域网的技术要素  
?体系结构与标准  
?传输媒体  
?拓扑结构  
?数据编码  
?媒体访问控制 mac  
?逻辑链路控制 lac  
1.2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标准  
1.2.1 局域网参考模型  
lan参考模型是以ieee802(国际电工电子工程师协会)标准的工作文件为基础,并且采用参考模型来分析这一问题。  
1.局域网存在的四个特征  
(1)它用带地址的帧来传送数据;  
(2)不存在中间交换,所以不要求路由选择。  
(3)数据传输各层的对应内容:  
第一层: 物理层,比特传输;  
第二层: 数据连路层,组成帧,并进行一定的控制,主要包括:寻址、排序、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  
第三层: 网络层,完成路由选择。  
(4)层二和层三的区别  
层二是通过单个链路完成其功能,层三是通过数个链路完成的。  
2.域网体系结构  
3.局域网数据的传递(二层和三层)  
(1)最上层接收来自所连接的站的发送信息;  
(2)通过服务访问点(sap)向下层交换信息,sap是相邻层的逻辑接口;  
(3)发送时将数据组装带有地址的差错检测字段的帧;  
(4)接收时拆卸帧,完成地址识别和差错检测;  
(5)管理链路上的通信。  
4.物理层的主要功能  
(1)信号的编码和译码;  
(2)前导码的生成和除去(前导码用于帧同步);  
(3)比特的发送和接收。  
1.2.2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  
1.么是mac?  
所有局域网均由共享该网络传输能力的多个设备组成。需要有某些方法控制对传输媒体的访问,  
以便两个特定的设备在需要时可以交换数据。  
2.体访问技术中的"方法"  
"方法"分为两种,指控制是在集中方式下还是在分布方式下来实现。  
(1)集中方式:  
某个控制器被指定拥有访问网络的控制权,此时,希望发送的某个站必须等待,直到他收到该控制器的准许,该站才允许发送。  
(2)分布方式:  
由各个站集体地完成媒体访问控制功能,动态地确定站的发送顺序。  
(3)集中方式方案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a.可提供诸如优先权、保证带宽,具有较大的控制访问能力。  
b.允许每个站有尽可能简单的逻辑;  
c.避免了协调问题。  
缺点:a.会出现影响全网的单点故障;  
b.会发生瓶颈作用,时效率降低。  
分布方式方案的优点和缺点:正好与集中式相反。  
3.访问控制技术的分类  
主要按同步和异步进行划分。  
(1)同步技术:  
每个连接均被分配一个专用规定的传输容量。这种方式在局域网中不是最佳的,因为每个站发送数据是随机的。  
(2)异步技术:  
根据各站的发送情况分配传输容量,异步技术可进一步划分为:循环、预约、竞争三种情况。  
1.异步技术三种方法  
(1)循环:  
给每个站轮流发送的机会,在此机会里,某站可以谢绝发送,或发送一定限度的信息。此限度为每个站每次发送的最大数据量或最大时间量来表示。  
(2)预约:  
对于平稳流式的业务,预约技术是相当合适的。即将媒体(介质)上的时间划分为许多时隙,当某站需要发送信息时,提前预约时隙。  
(3)竞争:  
对于突发式业务,竞争技术通常是合适的,各个站采取简单的竞争方式进行竞争发送数据。常用的方式为循环和竞争方式。  
1.2.3 局域网数据链路控制llc  
1.lan的llc与传统链路层的区别:  
(1)它必须支持链路的多路访问特性;  
(2)它可利用mac子层来实现链路访问中的某些功能;  
(3)它必须提供某些属于三层的功能。  
2.llc的主要功能:  
(1)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功能;  
(2)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功能;  
(3)完成无连接服务功能;  
(4)完成面向连接服务功能;  
(5)能进行复用,即多个不同的端点的数据在同一信道上传输。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