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学习笔记第十三章6
13.3 软件可靠性评价
13.3.1 软件可靠性评价概述
估计软件当前的可靠性,以确认是否可以终止测试并发布软件,还可以预计软件要达到相应的可靠性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和工作量,确认软件的执行与需求的一致性。
13.3.2 怎样选择可靠性模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选择:
1、模型假设的适用性。
2、预测的能力与质量。
3、模型输出值能否满足可靠性评价需求。
最重要的几个需要精确估计的可靠性定量指标包括如下内容:
1. 当前的可靠度。
2. 平均失效时间。
3. 故障密度。
4. 期望达到规定可靠性目标的日期。
5. 达到规定的可靠性目标的成本要求。
4、模型使用的简便性
简便性一般包含如下三层含义:
1. 模型需要的数据 易于收集,成本不能超过可靠性计划的预算。
2. 模型应该简单易懂,测试人员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专业的数学理论。
3. 模型应该便于使用。
13.3.3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
面向缺陷的可靠性测试 产生的测试数据经过分析后,可以得到非常有价值的可靠性数据,这部分数据取决于定义的运行剖面和选取的测试用例集。
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工作是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
可行的一些办法如下:
1、及早确定所采用的可靠性模型。
2、指定可实施性较强的可靠性数据收集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按照统一的规范收集记录可靠性数据。
3、重视软件测试特别是可靠性测试产生的测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4、充分利用数据库来完成可靠性数据的存储和统计分析。
13.3.4 软件可靠性的评估和预测
1、判断是否达到了可靠性目标。
2、如未能达到,要再投入多少时间、多少人力、多少资金。
3、在软件系统投入实际运行 若干时间后,能否达到交付或部分交付用户使用的可靠性水平。
没有失效就无法估计可靠性。
要在模型之外运行一些统计技术和手段对可靠性数据进行分析,作为可靠性模型的补充、完善、修正。
辅助方法如下:
1、失效数据的图形分析方法。
1. 积累失效个数图形。
2. 单位时间段内的失效数的图形。
3. 失效间隔时间图形。
2、试探性数据分析技术(Exploratory Data Analysis,EDA)对可靠性分析有用的信息如下:
1. 循环相关。
2. 短期内失效数的急剧上升。
3. 失效数集中的时间段。
13.4 软件的可靠性设计与管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