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软件水平考试软件测评师自动化测试(5)2
一、 白盒测试的实施方案
在开发阶段
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遵循一定的行业标准。软件产品也是同样,没有标准可依自然谈不上质量的好坏。所有关心软件开发质量的组织、单位,都要定义或了解软件的质量标准、模型。其好处是保证公司实践的均匀性,产品的可维护性、可靠性以及可移植性等。
在测试阶段
与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一样,测试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准则,来指导、度量、评价软件测试过程的质量。
定义测试准则
为控制测试的有效性以及完成程度,必须定义准则和策略,以判断何时结束测试阶段。准则必须是客观的,可量化的元素,而不能是经验或感觉。
根据应用的准则和项目相关的约束,项目领导可以定义使用的度量方法,和要达到的覆盖率。
度量测试的有效性、完整性
对每个测试的测试覆盖信息和累计信息,用图形方式显示覆盖比率,并根据测试运行情况实时更新,随时显示新的测试所反映的测试覆盖情况。
允许所有的测试运行依据其有效性进行管理,用户可以减少不适用于非回归测试的测试的过程。
优化测试过程
在测试阶段的第一步,执行的测试是功能性测试。其目的是检查所期望的功能是否已经实现。在测试的初期,覆盖率迅速增加。象样的测试工作一般能达到70%的覆盖率。但是,此时要再提高覆盖率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新的测试往往覆盖了相同的测试路径。在该阶段需要对测试策略做一些改变:从功能性测试转向结构化测试。也就是说,针对没有执行过的路径,构造适当的测试用例来覆盖这些路径。
在测试期间,及时地调整测试策略,并检查分析关键因素,以提高测试效率。
在维护阶段
有一点认识越来越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应用系统的维护费用与初始的开发费用基本相等,而在维护过程中,在对应用结构、逻辑、运行的理解上花费的时间,要用去50%的时间。
由于系统维护人员很可能不是开发人员本人,再加上人员的流动、团队内部的交流的不足,都需要对应用系统的理解。
理解应用系统
将应用系统的设计,以文件形式(部件文件间的关系)和调用图的形式(函数和过程间的关系)可视化。
函数的逻辑结构以控制流图的形式显示,在控制流图上选定一个节点,即可得到相对应的代码。
应用系统可以在不同的抽象层上进行分析,不同层次间的导航关联,促进对整体的理解。
对应用按其资源的使用进行检测,由此促进对函数之间(参数传递)的信息流、数据间的关系,以及其它资源的理解。
安全地修改软件
维护软件意味着修改软件,修改后的程序确认需要大量的工作。因为,看起来很小的修改,都可能会滚雪球似的导致数十处甚至上百处的修改。这种后继的修改需求,越早发现越好,最好是在编译前就发现并做出修改,最坏的情况是在调试和非回归测试期间发现。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