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对策
浅析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对策
来源:安全文化网【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2012年7月4日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废弃等各个环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数量也急剧上升,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尽管如此,我国对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尤其是对于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在技术装备、处置能力、救援体系、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仍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为了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小泄漏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救援人员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法和对策,对提高整个救援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时效性,提高消防部队的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持续高发,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整体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次数、规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境地。在引发事故的化学品中,有毒物质占95%以上,其种类繁多,性质不一,毒害各异(注)。
按泄漏形式泄漏可分为:连续型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型泄漏(大量泄漏)。连续型泄漏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及阀门损坏或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该泄漏具有长时间泄漏、泄漏量较小、稳定泄放的特点。瞬间型泄漏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的瞬间或一个大包装的泄漏或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该泄漏具有短时大量泄漏的特点,泄漏后引起的危害后果较大。按泄漏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固定源泄漏(一般是指因化工生产过程的设备、管道和阀门的故障而引发的泄漏)和移动源泄漏(是指运输车辆不按规定路线和时段运行、超限超载超速、违章驾驶,第三者责任的碰撞而发生侧翻等引发的泄漏。)
有毒物质在泄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突发性强、发生环节具有不确定性、连锁性、救援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泄漏后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涉及救援力量广的救援行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救援参战力量多,难以形成合力;救援能力不高,不适应现代救援任务的需要;救援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重抢轻救;风险意识差,个人安全防护不到位。比较突出的处置难点包括侦检难度大、堵漏难度大、泄漏事故控制困难、废物处置不易等。为了达到处置效益最优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过程必须遵循知己知彼、集中精锐力量、控制消灭并举、准确迅速排险等战术原则。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灾害事故处置的主力军和攻坚力量,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承担侦检、堵漏、输转、洗消、疏散等具体任务。根据消防部队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现状,同时结合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主要问题、难点及战术原则,提出下列处置对策。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并且要使检测工作贯穿抢险救援过程的始终。能否准确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其分布,对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泄漏现场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监测,时时掌握事故发展的态势,适时调整决策方案。
2、查明泄漏源,控制扩散
3、消除泄漏源,处理泄漏物
泄漏物的处置。一是气体泄漏物处置:(1)通风驱散,对于泄漏扩散的染毒空气,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排风设施等驱散现场有毒物质。(2)喷雾稀释,由于向空中喷洒水雾,能引起空气和水汽的对流,因此,喷雾状水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泄漏物质的浓度,通常根据到达现场的消防力量,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排成一排或数排,从现场的某一处或几处,沿着由上风到下风向的方向,向有毒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同时可根据气体性质,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液进行中和处理。(3)点燃放空,在易燃的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现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取点燃、放空的工艺措施来减少和降低气体的浓度。二是液体泄漏物处置:(1)筑堤引流,修筑围堤是控制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如果有毒物质泄漏到地面上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2)泡沫覆盖,为降低泄漏物向大气的蒸发,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进行覆盖,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后,抑制其蒸发,而后进行转移处理。(3)吸附法,对于少量的液体泄漏物,可用沙子、粘土或其它吸附剂吸附,收集于容器内后进行处理。(4)中和泄漏物,根据泄漏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中和。对于陆地泄漏物,常常用强酸、强碱中和,这样比较经济;对于水体泄漏物,建议使用弱酸、弱碱中和。(5)收集输转对于大型液体泄漏,为了减少泄漏液体的挥发,降低危害,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三是固体泄漏物处置:(1)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专用密封桶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排入废水系统;(2)大量物品泄漏时,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然后尽可能回收,恢复原状。若完全回收有困难,可在收集后进行转运。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为了消除毒物的危害作用,杜绝二次污染,必须要加强现场洗消工作。对对染毒人员、器材、装备、染毒的区域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消。洗消时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和消防队的器材装备,选择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尤其要注意尽量选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洗消剂,实现绿色洗消。洗消剂的用量要得当,避免浪费。
参与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抢险救援人员一定要有安全防护的意识。在整个事故处置过程中,根据化学毒物的毒害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抢险救援人员应在开花水流或雾状水流的掩护下进行排险,以确保安全。根据“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过程中,还应做好现场人员的疏散和现场急救工作。
注:根据我国有毒物质的生产储运情况及国际有关资料,将光气、二异氰酸甲苯酯、氯、氨、氯乙烯、硫化氢、二硫化碳、二氧化硫、氰化氢、氟化氢、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苯、甲苯、一甲胺、二甲胺、甲醇、甲醛、丙烯腈、溴甲烷、硫酸二甲酯、苯乙烯等23种化学品列为泄漏事故的重点控制毒物。统计数据表明,这些重点控制毒物发生泄漏事故的频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废弃等各个环节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加,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数量也急剧上升,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尽管如此,我国对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尤其是对于复杂条件下、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在技术装备、处置能力、救援体系、社会联动机制等方面仍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为了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小泄漏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救援人员带来的危害和损失,采用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法和对策,对提高整个救援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时效性,提高消防部队的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持续高发,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整体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是重特大有毒物质泄漏事故次数、规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境地。在引发事故的化学品中,有毒物质占95%以上,其种类繁多,性质不一,毒害各异(注)。
按泄漏形式泄漏可分为:连续型泄漏(小量泄漏)和瞬间型泄漏(大量泄漏)。连续型泄漏是指容器或管道破裂及阀门损坏或单个包装的单处泄漏,该泄漏具有长时间泄漏、泄漏量较小、稳定泄放的特点。瞬间型泄漏是指化学容器爆炸解体的瞬间或一个大包装的泄漏或许多小包装的多处泄漏,该泄漏具有短时大量泄漏的特点,泄漏后引起的危害后果较大。按泄漏源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固定源泄漏(一般是指因化工生产过程的设备、管道和阀门的故障而引发的泄漏)和移动源泄漏(是指运输车辆不按规定路线和时段运行、超限超载超速、违章驾驶,第三者责任的碰撞而发生侧翻等引发的泄漏。)
有毒物质在泄漏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突发性强、发生环节具有不确定性、连锁性、救援难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泄漏后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涉及救援力量广的救援行动。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救援参战力量多,难以形成合力;救援能力不高,不适应现代救援任务的需要;救援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重抢轻救;风险意识差,个人安全防护不到位。比较突出的处置难点包括侦检难度大、堵漏难度大、泄漏事故控制困难、废物处置不易等。为了达到处置效益最优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过程必须遵循知己知彼、集中精锐力量、控制消灭并举、准确迅速排险等战术原则。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灾害事故处置的主力军和攻坚力量,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承担侦检、堵漏、输转、洗消、疏散等具体任务。根据消防部队承担的主要任务和工作现状,同时结合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主要问题、难点及战术原则,提出下列处置对策。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必须加强侦检这一环节,并且要使检测工作贯穿抢险救援过程的始终。能否准确快速的了解和掌握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及其分布,对有效的处置有毒物质泄漏事故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泄漏现场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监测,时时掌握事故发展的态势,适时调整决策方案。
2、查明泄漏源,控制扩散
3、消除泄漏源,处理泄漏物
泄漏物的处置。一是气体泄漏物处置:(1)通风驱散,对于泄漏扩散的染毒空气,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排风设施等驱散现场有毒物质。(2)喷雾稀释,由于向空中喷洒水雾,能引起空气和水汽的对流,因此,喷雾状水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泄漏物质的浓度,通常根据到达现场的消防力量,组织一定数量的喷雾水枪排成一排或数排,从现场的某一处或几处,沿着由上风到下风向的方向,向有毒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同时可根据气体性质,在水中加入酸或碱液进行中和处理。(3)点燃放空,在易燃的有毒气体泄漏事故现场,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取点燃、放空的工艺措施来减少和降低气体的浓度。二是液体泄漏物处置:(1)筑堤引流,修筑围堤是控制陆地上的液体泄漏物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如果有毒物质泄漏到地面上四处蔓延扩散,难以收集处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2)泡沫覆盖,为降低泄漏物向大气的蒸发,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进行覆盖,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后,抑制其蒸发,而后进行转移处理。(3)吸附法,对于少量的液体泄漏物,可用沙子、粘土或其它吸附剂吸附,收集于容器内后进行处理。(4)中和泄漏物,根据泄漏物质的化学性质,选择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进行中和。对于陆地泄漏物,常常用强酸、强碱中和,这样比较经济;对于水体泄漏物,建议使用弱酸、弱碱中和。(5)收集输转对于大型液体泄漏,为了减少泄漏液体的挥发,降低危害,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物料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三是固体泄漏物处置:(1)少量物品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专用密封桶或干净、有盖的容器中;对与水反应或溶于水的物品可视情况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排入废水系统;(2)大量物品泄漏时,先用塑料布、帆布等覆盖,减少飞散,然后尽可能回收,恢复原状。若完全回收有困难,可在收集后进行转运。
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现场,为了消除毒物的危害作用,杜绝二次污染,必须要加强现场洗消工作。对对染毒人员、器材、装备、染毒的区域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消。洗消时应根据毒物的理化性质、受污染物体的具体情况和消防队的器材装备,选择相应的洗消剂和洗消方法。尤其要注意尽量选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洗消剂,实现绿色洗消。洗消剂的用量要得当,避免浪费。
参与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抢险救援人员一定要有安全防护的意识。在整个事故处置过程中,根据化学毒物的毒害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来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抢险救援人员应在开花水流或雾状水流的掩护下进行排险,以确保安全。根据“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有毒物质泄漏事故的处置过程中,还应做好现场人员的疏散和现场急救工作。
注:根据我国有毒物质的生产储运情况及国际有关资料,将光气、二异氰酸甲苯酯、氯、氨、氯乙烯、硫化氢、二硫化碳、二氧化硫、氰化氢、氟化氢、氯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碳、苯、甲苯、一甲胺、二甲胺、甲醇、甲醛、丙烯腈、溴甲烷、硫酸二甲酯、苯乙烯等23种化学品列为泄漏事故的重点控制毒物。统计数据表明,这些重点控制毒物发生泄漏事故的频率较高。
编辑推荐:事故隐患排查模式初探
来源:考试大-安全评价师责编:mawei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