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政策与规划高频考点: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当局提出,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实现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1.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价格指标两类。数量指标是指将能够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各种可以直接控制的数量作为中介目标,如信贷规模、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等;价格指标是指将能够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反映资金价格的指标作为中介目标,如利率、汇率等。
多数发达国家都实行以通货膨胀为最终目标,以利率为操作目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从发展趋势看,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正在向以价格指标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演进。
货币供应量
a.流通中的现金,又叫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也就是居民和企业手中的现钞。M0在货币供应量中流动性最强,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b.狭义货币,又叫Ml,由流通中的现金(M0)和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Ml代表了一国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因此,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最广泛和最直接的影响。许多国家都曾把Ml作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对象。
c.广义货币,又叫M2,由流通中的现金(M0)加上活期存款(M1),再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构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2与我国融资结构特点和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相适应,是公认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可以用M2增速判断货币政策松紧程度是否合适和有效。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