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考试《基础知识》知识点:滑坡
1 滑坡
一、 滑坡及其形态特征
滑坡是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边坡内部的一个或者几个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且水平位移大于垂直位移的坡体变形现象。一般具有以下几个形态特征:
1. 滑坡体:沿滑动面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
2. 滑动面:滑坡体沿其下滑的面。
3. 滑坡床和滑坡周界:滑坡面下稳定不动的岩土体叫滑坡床;平面上滑坡体与周围稳定不动的岩土体分界线叫滑坡周界。
4. 滑坡壁:滑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5. 滑坡台阶:滑体滑动时由于各段岩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的台阶状错台。
6. 滑坡舌: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
7. 滑坡裂隙: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二、 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1. 形成条件
1) 滑动面为平面时,稳定系数k=总抗滑力/总下滑力
若k< 1,斜坡平衡条件遭到破坏而产生滑坡;若k≥1.斜坡处于稳定状态或极限平衡状态。
2) 滑动面为圆弧面时,稳定系数K=总抗滑力距/总滑动力矩=
同理,若k< 1,斜坡平衡条件遭到破坏而产生滑坡;若k≥1.斜坡处于稳定状态或极限平衡状态。
因此滑坡形成条件为:1必须形成一个贯通的滑动面,2总下滑力(距)大于总抗滑力(距)。
2. 影响因素
(1)地形地貌条件(2)地层岩性(3)地质构造(4)水的作用(5)人为因素及其他因素。
三、 滑坡分类
目前较常用的滑坡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滑面成因,分为顺层滑坡、切层滑坡和均质滑坡。
(2)按滑动力学性质,分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3)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分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层滑坡。
四、 滑坡防治
1. 防治原则
原则以防为主,整治为辅;查明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整治;一次根治,不留后患。
2. 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大致分为:排水、力学平衡及改善滑动面土石性质两类。目前常用的主要工程措施有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减重及支挡工程等。选择的工程措施必须针对滑坡的成因、性质及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而定。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