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安全评价师理论知识:识别危害评价风险

来源: 2017-08-15 13:42

 1、危害识别范围的基本规定

 

识别危害因素的范围有以下基本规定:①针对常规的、非常规的作业活动。无论是计划检修还是临时检修,都要进行危害识别,做好识别危害因素的安全工作;②针对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包括班组人员、临时到访人员、来现场检查工作的领导等,都要注意是否存在危害因素;③针对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正在检修、周围正在运行的设备,承包方的设备、工器具等都要识别;④针对周围环境状况。包括作业场所周围的大环境和每一个小作业场所的人、物和环境,都要纳入到每项的具体作业识别中。

 

2、识别危害因素要考虑的问题

 

在作业活动中识别危害因素有3个问题要考虑:①考虑有何异常。分析判断人、设备、现场环境状态,看存在什么危险源(伤害源),即存在什么不利条件和异常状态。②考虑会伤害谁或伤害什么。按作业程序一步一步分析、判断异常状态转化时谁(或什么)会受到伤害。③找出触发条件。分析、判断伤害可能怎样发生,即发生伤害的触发条件可能是什么(材料老化可能发生崩折伤人;工器具、设备、设施有异常,受力后会发生严重后果;厂房、构架老旧,暴雨后现场有坍塌可能;操作程序颠倒、人的行为异常可能因违章带来危害;起吊前物件绑扎不牢会发生掉物伤人或砸毁设备等等)要从这些问题中去识别出各种危害因素,这是一项细致工作,要求检修班组的员工及其上一级领导、专工指导班组员工把知识、经验和耐心结合起来,在作业前做好这项工作,千万不能急躁;每周一次的安全日活动就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好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日活动的质量。

 

3、怎样去充分识别危害

 

(1)作业前首先要检查准备工作和作业方案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如果在作业程序中要求注明的规章未注明,作业时就可能存在因作业人员不熟悉、不记得有关规程而违规的危害因素;如果不是经过审批的标准化程序安全作业方案,而是临时拟定的工作程序(即工作步骤),则作业前班长要对程序再审核一次,防止存在程序颠倒或漏项的危害。

 

(2)对照《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从中发现这二十五项有关措施是否被疏漏,如果疏漏,可能会因措施不力而成为引发事故的根源。

 

(3)重视企业内外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原因。从中判断本次作业的准备工作是否存在同类的危害因素,这一点说明平时学习"事故通报",联系本企业、本车间(工地、工区)、本班组的实际多么重要,必须防止同类事故重演。

 

(4)对照作业指导书、危险点控制卡中已有的安全注意事项,看是否有遗漏。要用这4把尺子来衡量危害识别的充分性,一个都不得遗漏,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

 

4、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即评价识别出的危害因素可能转化成什么性质、什么程度的危险,并确定一旦转化成了事故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对不可承受的风险必须优先加以控制;风险控制,即对生产活动中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风险性质和严重程度后,优化组合各种风险控制技术,实施有效控制、管理和监督,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达到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