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岩土工程师《化学基础》模拟试题(2)
1、设氯原子的质量为ag,12C原子的质量为bg,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b B、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A) mol
C、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g D、ng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是17n/a
答案:BD.
该题考查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要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解答。
A、错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各同位素的平均值
B、正确,一个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则1mol该氯原子的质量(摩尔质量)为aNA,那么mg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即为m/aNAmol
C、单位错误
D、正确,ng/ag即为ng该氯原子所包含的该氯原子的个数,每个该氯原子含电子17,则ng该氯原子所含电子为17×n/a
2、下列配制溶液的操作中,不会影响所配溶液浓度大小的是……( )
A、托盘两边各垫一张质量相等的纸片称取固体NaOH
B、洗涤刚才盛过溶质的烧杯的洗涤液没有转入容量瓶
C、容量瓶内水分未干便注入了液体
D、定容后使溶液混匀,静止,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答案:C.
解析:
A、×,NaOH易潮解,应在玻璃容器中称量,若用称量纸会将NaOH粘在纸上从而使结果偏低。
B、×,溶质没有全部转入容量瓶,会使溶液浓度偏低。
C、√,"C因为本来就要加水的,没干相当于先加了水,并没有影响。
D、×,当定容完成摇匀静置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有部分溶液粘在了刻度线上方,这并不影响刻度线下的溶液浓度,若再加水会造成溶液变稀。
3、配制0.10mol·L-1的含有2.0g溶质氢氧化钠的溶液,可能用到下列仪器①托盘天平②500mL烧杯③50mL烧杯④50mL容量瓶⑤500mL容量瓶⑥胶头滴管⑦玻璃棒⑧漏斗⑨酒精灯⑩移液管。其中必不可少的仪器是…( )
A、①②④⑥⑦⑩ B、①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⑦⑨ D、①③⑤⑥⑦⑧⑨
答案:B.
计算:2.0g/40g·mol-1÷0.10mol·L-1=0.5L=500mL(容量瓶的规格);烧杯50mL即可,过大使用不方便。
4、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mL0.60mol·L-1NaOH水溶液②20mL0.5mol·L-1H2SO4水溶液③30mL0.40mol·L-1HCl水溶液④40mL0.30mol·L-1HCl水溶液⑤50mL0.20mol·L-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大小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⑤>④>③>②>①
解析:本题所问是溶液中的离子、分子总数,应包括溶质、溶剂以及由它们相互作用形成的离子。五瓶溶液溶质的浓度比较小,故主要取决于溶剂的量、,而溶液体积分别为10、20、30、40、50mL,依次增大。----这是98全国高考题。
5、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有Cl2和H2O分子
B、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C、氯水放置数天后,会因Cl2挥发而造成pH变大
D、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答案:D.
解析:氯水中除了含Cl2和H2O分子外,还含有HClO分子,故A错;光照氯水发生反应:2HClO==2HCl+O2↑,逸出的气体是O2而不是Cl2;该反应进行后,弱酸(HClO)转化为强酸(HCl),溶液酸性增强,pH将变小,因此,B、C都错。在氯水中因为存在着H+,所以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同时存在着HClO,可以漂白试纸,故D正确。
6、在实验室中由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时,生成的气体一般让其通过两个洗气瓶,第一个洗气瓶中应该有……( )
A、饱和食盐水 B、浓硫酸 C、碳酸氢钠 D、浓盐酸
答案:A.
首先要除去混有的HCl,因此先通过饱和食盐水,然后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氯气。
7、实验中,制取下列各组气体时,所用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
A、H2、O2 B、O2、HCl C、Cl2、HCl D、O2、Cl2
答案:C.
制氯气和氯化氢都用固体和液体反应,且都加热。
8、氯化碘(ICl)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预计它跟水反应的最初生成物是……( )
A、HI和HClO B、HCl和HIO C、HClO3和HIO D、HClO和HIO
答案:B.
氯化碘这种化合物在初中没有学过。但在本题题干中提供信息说它的化学性质跟氯气相似。可以比照Cl2跟H2O反应进行思考。思考之后会发现:问题转到了ICl中谁是正价谁是负价的问题上了。参照Cl2+H2O=HCl+HClO本题是I+Cl-+H+OH-=HCl+HIO,故应选择B是正确答案。
9、如下各组物质:①碘+砂子;②NH4Cl+NaCl;③红磷+Fe2O3;④硫磺+CaCl2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和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是……( )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①③④都可以用升华的方法加以分离,③④都需要隔绝空气,否则红磷和硫磺燃烧,而①则不需要隔绝空气就能升华,②是分解然后化合的化学反应过程,不属于升华。该题强调了"分离方法和实验条件完全相同",应该引起注意,咬文嚼字,仔细推敲。
10、为实现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碘以碘酸钾(KIO3)形式存在。已知在溶液中IO3-可和I-发生反应:IO3-+5I-+6H+=3I2+3H2O。根据此反应,可用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IO3-。可供选择的物质有:①自来水;②蓝色石蕊试纸;③碘化钾淀粉试纸;④淀粉;⑤食糖;⑥食醋;⑦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
A、①③ B、③⑥ C、②④⑥ D、①②④⑤⑦
答案:B.
解析:依题意:IO3-+5I-+6H+=3I2+3H2;结合I2的特性----遇淀粉变蓝,要检验食盐中存在IO3-,只需I-和酸溶液(即H+),生成的I2由淀粉检验。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